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180

    红花,由营部统一收购。红花按照品级,一等品每公斤六元钱,二等品每公斤五元钱,三等品每公斤四元钱,等外品每公斤两元钱。

    经过李连长的一番解释,职工们算是明白了。只要把红花摘下来,挑出杂质,晒干后,交到营部收购点就给发现钱。

    这个动员令一出,整个连队都沸腾了。

    那些家属们,第二天一早就戴着草帽,脖子上挂着一只大大的布口袋,胳膊上套着两只长袖套,就下了地。

    一时间,红花地里到处都是人。

    太阳出来了,也不嫌热了,一个二个干得非常起劲。

    到了中午,都不舍得回家。

    有的坐在地头阴凉处,休息一会儿,喝点水,就又下地了。还有的为了节省时间,干脆带着馒头来,吃点喝点垫补垫补,一整天都呆在地里头。

    而孩子们放学后,也会骑车跑到支渠那边,去摘红花。

    直到太阳落山了,才和大人们一起回连队。

    这时候,也没人怕鬼了。

    一个是地里人多,二是距离三角架也有一段距离,三是想着红花开得红艳艳的,是个鬼都害怕,四是受挣钱的动力驱使,即便是有鬼也不怕了。

    不过两天,连队里的很多家庭都下地摘了红花。只见排房前面的窗户台上,小棚子顶上,到处都用簸箕晒着红花。

    老职工们在这方面很有经验。

    他们叮嘱家属和孩子们:“晒红花也有讲究,只要把水分晒掉即可。千万不能晒得干渣渣成了碎沫,那样不但不压秤,还破坏品相。”

    要知道,每一级红花的收购价差得可不少啊。

    黎元元也充分感受到了这份挣钱的热情。

    一公斤晒干的红花得有多大一包?

    她没有概念。

    可采摘红花的热情,却影响到了田爸爸和王妈妈。王妈妈还专门做了两个花布袋子,准备星期天下地摘红花。

    几个小将们一见,也不甘示弱。

    一公斤红花能赚好几块钱,爸爸妈妈一个月工资也不过三四十块,咱们一家人都下地,还摘不了一公斤红花吗?

    再说,等到七月份放假后,有的是时间。

    那时,就可以天天下地摘红花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一共更4章。

    晚一点,还有第4更~~

    这样才算补齐了9月的20w字~~

    为了拿这个破全勤,累颓了~~

    以后再也不干这种傻事了~~

    第109章 跑调动

    *

    星期天一大早, 田根宝和王慧珍就带着几个小将一起出了门。

    下地摘红花,尽量赶早而不赶晚。

    趁着太阳还没升起来,赶紧摘一点, 也不受热受累, 就当下地玩一趟了。

    到了支渠那边,远远地就看到红花地里已有不少人了。黎元元背着草帽,脖子上挂着一只花布袋子, 跟着爸爸妈妈和三个小哥哥一起下了地。

    摘红花, 可以用手揪,也可以用镊子夹。

    根据家属们总结出来的经验, 最好是用镊子夹。这样采摘的红花,干净完整, 一点杂质都没有,品相也好。而用手揪, 一不小心就把叶子也给揪下来了,而且花苞头下面还带着一圈小刺, 一碰就有点扎手。

    可家里没有准备那么多镊子,黎元元就用小手揪着。

    她注意到,地里的红花分为两种, 一种是大红色的, 但更多的是金红色的。按照收购等级, 只有那种纯大红色的才是特级品,其他的都是一、二、三级品。

    可要想采摘大红色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耗时不说, 稍微掺点金黄色的,品质就下来了。

    所以,大家都是顺着采摘,也懒得费那个事了。

    黎元元手脚忙个不停。

    可看看布袋子里,只有那么一小撮,晾干后,估计连一克都不到。摘红花,看着是个巧活,可干一会儿,就感觉累得慌。

    家里除了王妈妈之外,都不是干活的人。

    不过一个小时,一个二个就累得走不动了。

    这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温度也上来了。

    田根宝一看,就下令收工。

    在他看来,下地摘红花,不过是个业余消遣而已,能摘多少就摘多少。几个小将一听,就从地里出来了。王慧珍本来还想再摘一会儿,可老田站在地头一个劲地催促着,也就跟着收了工。

    一行人回到了家里。

    王慧珍拿出簸箕来,几个人把袋子里的红花都倒了出来,你一撮,我一撮,加在一起也有一小堆。

    田根宝见了,笑着说道:“这一小堆,晒干之后,估计有个七八克吧?”

    田伟民一听,顿时泄了气。

    这么多才七八克,那一公斤得有多大一堆啊?

    看来这个五块钱也不是那么好挣的。

    说归说,笑归笑。

    这一小堆红花,即便留作自用也很合算。红花可以泡酒,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装在小罐子里,带回沪上送人,也蛮合适的。

    听到田爸爸的打算,黎元元笑得直咧嘴。

    这个红花在边疆不显眼,可拿到城市里就变得精贵起来。

    与其交到收购点去,还不如拿来送人呢。

    王慧珍一听,就笑着说道:“喔,那好啊,那就抽空再去摘一点回来!”一扭头,冲着伟民他们几个说道:“等学校里放假了,你们再下地去摘一点!”

    田伟民赶紧点了点头。

    只要是和钱有关的,他都感兴趣。

    中午,邓萧骑车过来了。

    王慧珍一见,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道:“邓萧,阿姨有两个星期没见到你了?好像又长高了?来,站在这边量量个子,让阿姨看看你现在有一米几了?”

    邓萧像过去那样,老老实实地站在门后,贴着墙。

    王慧珍让伟民站在凳子上,比着邓萧的头顶,用红粉笔画了一道杠杠。然后,用卷尺量了量,笑着说道:“哦哟,都一米七八了,果然又长高了!”

    黎元元和萧哥哥说了几句话。

    又领着他看了看簸箕里的红花。

    临走前,王慧珍用纸包了一包红花,让邓萧带回去。虽然邓医生一家在门诊上不缺这个,可包点东西,多少是一点心意。

    *

    连队里的知青家庭,摘红花都是五分钟热度。

    去了一两次,就再也不想下地了。

    倒是那些家属和从内地过来的女孩子,一个二个非常能干,每天都能摘一大包回来,还真把这个当成了“副业”了。

    到了七月上旬,营部开始收购红花了。

    连队里,有一个叫王兰子的女孩子,两次就上缴了十公斤多,还都是二等以上的。这一下,又引起了轰动。

    五十六块钱,相当于小青工两个月

    分卷阅读180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