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195

    那时她十九岁,而萧哥哥二十五岁了。

    想着自己也有长大的那一天, 黎元元既开心,又紧张。

    算算时间, 那时已是八十年代末期了。物价疯长,思潮涌动,“读书无用论”兴起, 教育界一片迷茫。

    不过, 只要有她在, 一切还好。

    谢海宁也收到了邓萧的来信。

    看到他学医的消息,眼睛闪闪发亮。这个人果然很特别,也不枉他那么看重他。只可惜相距遥遥, 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

    九月开学后,黎元元和伟民哥哥一起升到了初二。而伟军也升到了初一,小伟波和姚龙港也读小学五年级了。

    对此,谢海宁颇感遗憾。

    原本希望田园同学跳级,和他一起读初三的。可田园同学好像没这个意思,还在继续隐藏着自己的实力。

    不过,她倒是经常和他探讨科幻故事,对时空之间的穿梭也挺感兴趣的。

    他知道,要想取得她的信任只能慢慢来。

    自从发现田园同学在搞创作之后,他就在猜测着她的笔名。

    在《绿野周刊》上倒看不出什么来,可从《故事会》中却发现了蛛丝马迹。最明显的就是那篇《发明家的迷局》和《三角架闹鬼之谜》。

    换做旁人,可能瞧不出什么名堂来。可他本来就是写侦破小说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自然非同寻常。

    虽然这两篇小说中的故事背景都是架空的,可他对这个素材却非常熟悉。稍一联想,就猜出了这位名叫“刀剑啸”的作者,十有八.九就是田园同学。

    一想到那个留着学生头,脸圆鼓鼓的小田园就是威风凛凛的“刀剑啸”,不禁哑然失笑。

    这个笔名也太有欺骗性了吧?

    换做任何一个人,恐怕都想不到一位少女能写出这么老辣的作品来吧?

    *

    开学后不久,忽然传来了一个消息。

    乔鹏丽一家要回老家了。

    作为同班同学,田伟民和田园自然舍不得。尤其是田伟民,听到消息后,整个人都蔫蔫的,搞得王慧珍还以为孩子生病了。

    黎元元猜到了一点,知道伟民哥哥喜欢乔鹏丽。

    这种感情朦朦胧胧的,更多的是一种好感。可心中的那人一旦离开了,落寂是难免的。

    她不知该如何宽慰伟民哥哥?

    只好帮他准备了一份礼物。

    她把自己的那枚镶着玻璃碎钻的胸针,送给了伟民哥哥。这是过生日时,杨阿姨送给她的,说是从沪上带回来的。

    这种造型别致的饰品,在八十年代可是稀罕物。

    这枚胸针,可以别在衬衣上,也可以穿在纱巾上,亮闪闪的,是个女孩子都喜欢。

    伟民哥哥把装着胸针的小盒子,用一张彩纸包了起来,还扎上了一条粉红色的蝴蝶结。趁着放学路上,送给了乔鹏丽,还和人家说了两句话。

    回到家后,总算精神了一点。

    连队里的职工们,对老乔一家调回老家,也是嘘唏不已。

    不过,老职工们与知青不同,除了极个别的下放人员,大多来自农村乡镇。相比起家乡来,农场里的生活反而要好。

    在这里,有住房有工资,有学校有医院,基本上什么都不用操心。

    所以,总体上还比较稳定。

    即便有想回原籍的,大多是家里有路子的,而且能落到城市里的。跑调动也是悄悄的,不像知青那样大张旗鼓。

    像乔蓬丽的爸爸,一直不声不响的,直到拿到县劳动局发来的调令时,职工们才恍然大悟,老乔一家这是要走了?

    听说,回去就能在城里安排上工作,还是蛮不错的。

    乔家处理家当,前后用了半个多月。一部分托运回去,一部分送人或者换成钱了。最后,就连他家盖的小棚子都转手了。

    乔蓬丽要转学走了。

    班里还专门开了一个小型欢送会,为她送行。

    那天下午,乔蓬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着一条海蓝色的连衣裙,胸口上别着那枚闪闪发亮的胸针。

    她大大方方地站在讲台上,说了几句话,又给老师和同学们唱了一首歌。

    几名班干部也上台说了几句,还赠送了礼物。

    欢声笑语,一番热闹之后,欢送会就结束了。

    黎元元和康君华坐在一起,还是有些伤感。

    在她的记忆里,这只是个开始。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个冬天知青们会趁着农闲时节,闹腾着回城。这次动静很大,甚至还惊动了上面,也就此掀起了支边青年回沪的浪潮。

    *

    九月一过,转眼到了国庆节。

    连队里,有一对小青年趁着节日举办了婚礼。

    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再搞那种革命化的简朴婚礼了。以前,买几公斤糖果和瓜子吃吃,贺喜的聚在一起,热闹一下就好,而现在却流行起了请客吃饭。

    举办婚礼的家庭,会请来大师傅,借了单位伙房做一顿好吃的。吃饭的地点,就在连队的大礼堂里,里面摆上几张桌子,就像职工会餐一样,十分热闹。参加婚礼的职工们,也会送上一对枕巾或茶瓶之类的日用品。

    田根宝因为做饭的手艺好,在连队里早就出了名。

    这一回,又被人家请了去。

    这下子,他不但给新人们拍照,还连带着做菜,一连两天忙得脚不沾地。婚礼结束后,那对小夫妻为了表示感谢,给他装了两盒香烟和两瓶啤酒,还把剩下的猪肉送来了一块。

    田根宝客气几句,就收下了。

    家里没人抽烟,可以用来招待客人。那两瓶啤酒,虽然是舒城本地产的,可有啤酒喝就很不错了。

    王慧珍一边收拾东西,一边乐呵呵地说道:“看看,我们也有肉吃了,都跟着老田沾光了!”

    黎元元也美滋滋的。

    看来田爸爸即便不学照相,凭着做菜的手艺也能在沪上谋生。

    这真是艺不压身啊!

    *

    秋季抢收结束后,就进入了农闲时节。

    最近几天,知青们又聚在一起念叨着回城的事情,说是其他团场又开始串联了,还准备给兵团写信,要求解决问题。

    这事拖了那么久,总得有个说法吧?

    到了十一月初,天越来越冷了。

    可知青返城的事情,还是没有结果,大家都在耐着性子等待着。

    连队里的知青们,到处打探着消息。

    不久,就听说有几个团场的知青开着拖拉机,挂着后车斗,拉着满满当当的人,跑到师部请愿去了。

    这一闹不当紧,其他团场也跟风行动起来。

    一时间,请假的、溜号的,找出各种理由来,都一群一群地跟着去了。说是人多力量大,这样才能取得进展。

    机耕连队里,相比起来不像农业连队那么辛苦

    分卷阅读195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