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216

    香港了没有啊?”

    乔莎莎捂着嘴巴,笑道:“哎,别提了,他们一家除了吹牛之外,有一句真话吗?我都回沪上了,他们家那六朵金花,还在连队里老老实实地呆着呢!”

    黎元元也抿着嘴笑了起来。

    心说,去香港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第131章 去京城

    *

    转眼到了七月初。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开始了。

    谢海宁信心十足地下了考场。

    不出意外, 他考得很好。

    申报志愿时, 毫不犹豫地填报了京城医科大学。他打算继续干他的老本行, 不过这一回准备主攻中西医,等到学成后就成了中西医能手。

    八月中旬, 收到了京城医科大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与邓萧成了校友。

    对“儿子”考上大学,宋阿娣一家十分低调, 亲戚之间都没通气。因为两年后, 还有一个儿子也要参加高考,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她想, 等时间一长,也没人分得清楚究竟是哪个孩子自小被养在沪上的吧?

    谢海宁自己也不以为意。

    回来后,他就像个隐士一般地生活着, 从不在亲戚面前露面, 与自己的“父亲”也很少同框,对人情世故更是淡淡的。

    即便和伟民、伟军、伟波他们,也接触得不多。

    唯一有着联系的, 就是田园。

    虽然同在沪上, 可二人之间离得比较远,偶尔会写信聊聊。在信里,大多谈谈文学创作之类的事情, 对其他的很少涉及。

    在去京城上学之前,谢海宁特地过来,与他们一家说了会儿话。这时候, 元元和伟民已经读高三了,伟军和伟波也在重点中学里读书。

    高三学习是紧张的,黎元元的写作也暂停了。

    与后世相比,现在的高考由于录取比例非常低,要想闯过这根独木桥,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更何况,她还想去京城读书?

    *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前有邓铭、邓萧,现在又有一个谢海宁。田家兄妹四个,相互比着,学习成绩都很不错。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单一拿回来,都排在年级前十名之内。

    田爸爸和王妈妈倍感欣慰。

    忙碌之余,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在亲戚们之间,也很有面子。

    阿叔就常常教育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要向堂哥堂姐们学习。

    他们一家四口和小嬢嬢一家三口都住在闸北的老房子里,和爸爸妈妈挤在一起。一间半屋子,外加一个阁楼,一下住了九口人,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元元他们去看望爷爷奶奶,都是站一会儿就走了。

    不是不想多呆,而是屋子里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对从小就给他们寄衣服的奶奶,很喜欢和她说说话。

    而奶奶呢,也很心疼他们几个。看他们学习很辛苦,一到星期天,就让小嬢嬢送点好吃的过来,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

    就连外婆也开始另眼相待起来,对元元他们也亲热了几分。

    外公就更不用说了,对他们一家一向很照顾。

    当初落户口时,那些请客送礼的钱,有一半是外公自己掏的腰包。王妈妈还开玩笑说,“为了你们几个上学,外公把攒下的私房钱一下子全花光了……”

    黎元元也发现了,王妈妈与外公之间已没了芥蒂。

    这时候,她也大致了解了那些陈年往事。

    山东老区的那个姥姥,早已经过世了。王妈妈虽然很少提及,可心里却是一直念叨着的。对外公,也一改往日的冷漠,变得关心起来。

    看得出来,王妈妈心软,见外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最后还是选择了原谅。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她的父亲。

    *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黎元元埋头苦读了整整一年。

    到了一九八五年的秋天,她考上了京城大学,被中文系录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真是脱了一层皮。

    而伟民也考上了交通大学,在沪上读书。

    这个年代,读大学不但不用交学费,国家还包吃包住,每月发放生活费。

    这是读书最好的年代,虽然考大学时竞争十分激烈,可一旦考上了,无论是学校环境还是教学质量都有一定的保证。

    学生们唯一需要负担的,就是交通费。

    从南到北乘坐火车,即便半价,也不便宜。

    黎元元心说,自己跑那么远读书,又给家里增加负担了。

    以后,得多写几本,把这个路费挣出来。

    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名牌大学。

    惹来了一片羡慕。

    外公外婆家,还有爷爷奶奶家都兴高采烈地表示了一下。长辈们拿出钱来,凑在一起,说是给孩子们上学用。

    田根宝和王慧珍客气了一下,就收下了。

    这是家里人的一份心意,以后再想办法还回去就好。

    远在京城的邓医生和肖医生,听到消息后,特地打了长途电话过来,表示祝贺。说是元元来京城读书,星期天就来家里吃饭,到时候给元元做点好吃的,请他们一家放心。

    田根宝和王慧珍笑得合不拢嘴。

    从边疆回来后,就忙得四脚朝天的,和邓医生那边的联系也少了许多。可每逢节假日,还是会相互写信问候一下。

    更何况,邓萧和孩子们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伟民他们在学习上,受邓萧的影响很大。这一点,他们始终都记着。

    *

    开学前,田根宝要去送元元到学校。

    可黎元元考虑了一下,还是让田爸爸安心在沪上摆摊子,把路费省下来,好用来买房子。

    “田爸爸,您就放心好了,这是直达列车,一路上安全着呢!再说,那边还有邓萧哥哥来接我……”

    而王慧珍呢,连续两个晚上都没休息好。

    元元要离家了,去北方读书了。

    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久呢。

    临走时,她给元元在内裤上缝了一个口袋,塞了六十块钱,说是专门给元元存的。黎元元死活不要,可王妈妈非得让她拿着。

    “元元,出门在外,没有钱哪里能行?”王慧珍红着眼睛,笑着说道。

    黎元元明白,这是她的稿费。刚回来时,即便生活上很困难,王妈妈也没舍得动那笔钱,一直给她留着呢。

    走之前,她还是掏出了五十块钱,压在王妈妈的枕头底下。

    她想,十块钱就足够用了。

    现在东西还很便宜,大学里包吃包住,每月的生活费是以饭票和菜票形式发放的,足够她吃的。

    再说,新的写作计划又开始了。

    等挣下了稿费,当零用钱应该绰绰有余吧?

    *

    九月十号这天,怀着无限的憧憬,

    分卷阅读216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