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222

    。

    元旦之后,系里又组织了一场冬季爬长城活动。

    学生会主席说,这是为了锻炼同学们的意志。那天,系里租来了几辆大轿车,把大一和大二的同学一股脑地拉到了慕田峪。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节。

    山里的温度比市区又低了几度。一下车,北风呼呼地吹着,即便穿着厚棉袄也不管用,只觉得一股透心的凉。

    黎元元和同学们,顶着呼啸的寒风,一路攀爬。

    最后,终于登上了长城顶峰。

    这时,已是浑身发热。

    她站在烽火台上,望着那段蜿蜒崎岖的城墙,巍峨苍茫的山峦峡谷,不禁感慨万千。

    深秋时节,她和邓萧、谢海宁来过这里。

    那时的慕田峪,美得令人心醉。

    蓝天白云,山峦叠嶂。

    城墙内外,层层深绿中点缀着一片片金黄,还夹杂斑驳的红叶。与现在的萧瑟,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这种萧然的景致,却让她想起了边疆的冬天。

    那时的她,和现在一样戴着毛线帽子,裹着厚厚的棉衣,却笑得开心无比。

    从慕田峪回来后,和邓萧提起来。

    邓萧说,等到春天再和她一起去那里看看。

    相比八达岭来,他更喜欢慕田峪的宁静。

    一年四季,那里变幻着不同的景致,是他最爱的景点之一。

    *

    学校里放寒假了。

    谢海宁老早地就和元元约好了,一起乘火车回沪。他还专门去售票点排队买火车票,顺便也帮元元买了一张。

    这样,俩人的座位就在一起,路上也能相互照应。

    邓萧得知后,不以为意。

    他们都是朋友,彼此信任。

    再说,他相信元元,也相信他们之间的那种感觉。

    出发的那天,邓萧提着两大盒点心,来送元元。

    见谢海宁也拎着提包,候在宿舍楼下。

    他们三人一起去了火车站,把元元和谢海宁送上了车。临开车前,看到车窗里,元元冲着他直挥手,也忍不住挥了挥。

    他站在那里,看着绿色的列车缓缓地启动,很快就消失了踪影。

    最后,站台上只剩他孤零零地一个人。

    这种离别,总是令人惆怅不已。

    他想,等到有一天,他和元元一起回沪上。

    这样,就再也不用忍受这种离别之苦了。

    *

    第二天下午,列车抵达了沪上。

    田爸爸特意提前下班,跑到火车站来接元元。

    一路上,开心得不得了。

    元元终于回家了,伟民也放假了,一家人又团圆了。

    到家时,伟军和伟波已经放学回来了。

    田爸爸一见,大声吩咐道:“伟民,你去电影院,喊你妈妈赶紧回家吃饭,就说元元回来了!”

    几分钟后,就看到王妈妈笑呵呵地进了门。

    一见到元元,就一把抱住,使劲揉了揉,嘴里埋怨道:“元元啊,看看头发长那么长了,都盖着眼睛了,咋就不知道去理发店里剪剪呢?”

    “妈妈,这是专门留给你的,店里的手艺哪里比得上妈妈啊?”黎元元笑着说道。在学校里,为了省钱,她连剪头发都免了,柳海就自己动手,后面的就让它随便长吧。

    王妈妈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元元,真是妈妈的小棉袄啊,看看伟民为了赶时髦,连头发都不肯让妈妈剪了,说是太土气了。可元元呢,为了让妈妈过过手瘾,还专门把头发都留着。

    想着,就瞪了伟民一眼。

    田伟民赶紧缩了缩脖子。

    在学校里,他遇到了一个很像乔蓬丽的女孩子,洋气得不得了。

    他哪能不顾自己的光辉形象呢?

    黎元元也抿着嘴笑了起来。

    她这种清汤挂面式的学生发型,也就王妈妈剪得好。店里的那些理发师,哪有那个耐心给她从下面一层一层的剪成层次来?

    要么一剪刀下去,剪不好就给剪成了妇女头。要么用刀片削得薄薄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她可不敢冒那个险。

    家里的人都齐了。

    伟民和伟军撑开了折叠桌,摆好了凳子。

    田根宝麻利地系上围裙,把炉子上慧珍提前蒸上的那四碗荤菜,起了锅。又把煨在另一只炉子上的大砂锅也端了上来,准备开饭。

    豆豉排骨、红烧鸡块、梅菜扣肉、红烧鱼块,还有一大锅砂锅炖排骨,里面有剁成小块的肋排、大白菜、小青菜、海带、豆腐,热气腾腾的,十分诱人。

    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来,开始吃饭。

    黎元元心说,田爸爸又恢复了以往做菜的心情了?

    看样子,家里的生活水准又提高了。

    *

    这一趟回来,王妈妈早有准备。

    即便再舍不得元元,也不能让她住在家里。好说歹说,让元元答应晚上回去,住在花园洋房里,省得又起冻疮了。

    京城那边的气候十分干燥,和边疆差不多。

    元元又一直呆在暖气屋子里,这一回来恐怕很难适应。那个洋房墙厚封闭得好,阳光充足,里面还贴着墙纸相对干燥一些,条件要比家里好很多。

    外婆那边自然也很乐意。

    元元现在可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一说起来,她脸上也有光彩。楼上的那个房间一直给元元留着,就是准备等她放假回来后,好住在家里。

    这一年的春节,过得格外欢腾。

    家里准备了鸡鸭鱼肉,田爸爸还买了带鱼和小黄鱼。

    元元和伟民也专门去商店里,买了一箱青岛啤酒,扛回了家。她始终记得田爸爸对青岛啤酒情有独钟。

    那一年,他们几个去海子边吃大鱼,还喝了青岛啤酒,让田爸爸念叨了好久,说早晚要买来尝一尝。

    现在她挣了稿费,给田爸爸和王妈妈买罐啤酒是应该的。

    伟民对元元十分佩服。

    看看妹妹写小说都能挣钱了,他是不是要在学校里摆个摊子挣点外快?他这个学经济的,得学以致用才好。

    想着,就和元元商量起来,想听听她的意见。

    黎元元抿着嘴直笑。

    伟民哥哥的脑子好用得很。

    他在八岁时,就知道拿她来换参观门票,一下子搞了好多面包。对田爸爸拍照也很感兴趣,现在关注点又转移到摆摊上来了?

    想着,大学校园里很快就会兴起一股摆摊热潮。

    伟民哥哥不如去卖点日用品和明信片吧?

    什么肥皂牙膏毛巾之类的,反正又不会过时。还有那种明信片和电影明星小卡片,一直流行到了九十年代,在学生中颇受欢迎。

    田伟民一听,果然来了兴趣。

    他想,趁着寒假去打听一下行情。

    尤其是那个明信片和小卡片,看看从哪里批发,价格最便宜?

    *

    分卷阅读222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