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367

    。过了一年,她与陛下在别院有了私情,进而怀有龙嗣。”朱太爷形状优美的桃花眼中浮现出了一些世事沧桑,“论辈份,宋皇后原是陛下嫡亲的表侄媳,朝中以彭相为首大臣激烈反对此事,后宫以方太后为首,都反对宋皇后入宫。陛下却一意坚持,后来群臣与太后想着各退一步,为皇嗣计,哪怕入宫,不能立后。他们情愿陛下以皇贵妃之位相许,也不能坐视宋皇后被册中宫。”

    “不过,宋皇后就是有这种本事,陛下一意孤行,终究将她立为中宫皇后,如今,宋皇后已经诞下龙凤胎。”朱太爷望向赵长卿,“宋皇后虽如愿意做了中宫皇后,但,据我推测,太后始终不喜欢宋皇后。宋皇后如今已经出宫为太后祈福,住到了老梅大长公主的庵里去。”

    朱太爷好奇的问,“你因缘际会的去搭宋皇后的船,难道不怕宋皇后的船沉了吗?”

    赵长卿想了想,道,“宋皇后在宫外有孕,既能平安诞下皇子公主,想来不是无能之人。何况,龙凤呈祥向来是吉兆,嫡皇子只要平安长大,宋皇后便是妥妥的赢家了。”

    “如若有万一呢?”

    赵长卿被此话吓得脸色微变,朱太爷笑,“放心,我这里还说得话。”

    赵长卿思量片刻,“太爷看过大凤朝史书卫太后本纪么?”卫太后也是一介牛人,她丈夫为藩王,但,卫太后有个极有本事的儿子,凤武皇帝。凤武皇帝简直就是皇帝史上的奇人,他的皇位继承于自己的伯父——凤景皇帝。景皇帝在位时诸皇子因故过逝,留下皇孙尚小,景皇帝在盛年便传位给了凤武皇帝,自己跑去跟藩王弟弟一起在云贵过日子。也是因此,凤武帝的继位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说,阴谋家的说法往往偏向于‘景皇帝被逼退位,武皇帝轻此继位’的解释。可是,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原因就是凤武帝在继位之初就在群臣面前说过,为皇室传承虑,他不会留下后嗣,且,最多执掌朝政二十年。后,凤武帝果然在二十年后退位,终身无嗣。这也是凤武帝为世人敬仰的原因之一,这人在道德上极具高尚。

    凤武帝是大凤朝六百载盛世的缔造者,生前身后,载誉无数。就是东穆开国太、祖皇帝都说“为帝当为凤武帝”,可见对凤武帝的祟敬之情。

    凤武帝牛人一个,能生出凤武帝的女人,当然也不是凡人。

    卫太后在凤武帝登基之初就自云贵藩地到了帝都,一跃由王妃升格为太后娘娘。在凤武帝执政的二十年期间,卫太后并没有明显涉政之事,但,凤武帝退位之后,择景皇帝之孙文皇帝继位。文皇帝执政时间不过五年,然后暴毙而亡。

    至于文皇帝的死因,就更是众说纷纭。

    赵长卿不是史官,也没兴趣去考证历史。只是文皇帝过逝后,大凤朝便开始了卫太后二十年摄政,直至卫太后仙逝,大凤朝的朝政一直都牢牢的掌握在卫太后的手里。彼时,亲子凤武帝退位后云游四方,不见踪迹。因凤武帝未留后嗣,朝中没有一位与凤武帝有血亲关系的皇子皇孙。可是,对于一个有本事的女人,她有了自己相应的位子,手握权势,照样一言九鼎,权掌天下!

    拿宋皇后与卫太后相比,也许有些不大相宜。但是,宋皇后无疑也是个有本领的人,那样一条孤独莫测的道路,哪怕她软弱半分,怎能凤仪中宫?

    宋皇后如今或许是势弱的,但,哪怕如卫太后,若没有多年积淀,难道就能在文皇帝过逝后摄政天下吗?

    谁能看得到未来?

    当初搭上李掌柜这根线时,赵长卿并不知这些朝中大势,但,如今知道了,她也没什么后悔或是动摇的。

    朱太爷赞许道,“你这心态,比得上朝中大员。”

    赵长卿道,“我有什么见识,也只是随口一说。”

    朱太爷嘲笑,“虚伪。”

    赵长卿笑,“好吧,我觉着,但凡强者之路,大都是孤独的。凡人看不到他们的心意,也不懂他们的心意。”

    “这话还有些意思。”朱太爷问她,“那你看出你大舅爷的意思来么?”

    赵长卿何等聪明之人,道,“看不出来,太爷不如直接告诉我。”

    朱太爷莞尔一笑,不以为忤,复又叹道,“我这一生,十子五女,到孙辈更是上百,可惜皆庸碌之人。只要不少我的吃喝玩乐,我也懒得去理会他们。记得你小时候我们偶然见了一面,我看你年纪小小却机伶可爱,就给了你一块玉玦。自此,我每年生辰,你都会做了针线孝敬于我。”

    “你们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路要走,我一老头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我有些担心你,方叫了你过来。”朱太爷道,“还是那句话,朱庄对你无礼,你焉何不抽死他?”

    “我知道,你是碍着朱家,不得已罢了。”朱太爷温声道,“这原也无可厚非,势不如人,唯忍罢了。就像当初对柳家那样。”

    “不论柳家,还是朱家,其实没什么两样,仗势则欺人。以后,你出人头地之后,莫要如此。”朱太爷的目光中有微微的怜惜,“楚渝的事,伤你很深吧。”

    赵长卿自认不是个脆弱的人,可是不知为什么,朱太爷这样爱惜的眼神提起楚渝,她心中蓦然一酸,眼中流光闪过,喉间想否认偏偏说不出那些装模作样的话,只得抿嘴不言。

    朱太爷道,“以往无人知道你有这样的绝世武功,自柳家之事起,你便不再忌讳以武服人了。有武功并不是坏事,何况你这样的武功,哪怕习武奇才,在你这个年纪,想有这样的武功也不是易事。我思量着,你兴许是有什么奇遇说不定。”

    “再说朱庄的事,他既是找死,你成全他是应该的。可是,法子用得不好,你是闺阁女孩儿家,何须自己出面?哪怕有再多的不平,跟你父亲说了,叫你父亲过来理论,朱庄一样没好果子吃。就是杨家,叫了族长族老出面,你看杨家是什么下场?”朱太爷声音温和,“我年少时也曾至死不渝的心仪一人,只是没你运气好,最终被辜负。那时真觉着心中满是暴戾不平,觉着苍天何其不公。后来年岁大了,也便平和了。前几年听说你与楚家的亲事时,我还为你高兴过,想着你这样的女孩儿,便当有这样的好姻缘。楚家门第高贵,当初能心甘情愿的结这门亲事,楚渝费了不少功夫吧?”

    “因为当时没听到外头有一句你的不好,想来那孩子真是个有心人,他明白真正喜欢一个人,必然要爱惜这个

    分卷阅读367

    -

章节目录

欢喜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石头与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头与水并收藏欢喜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