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463

    ,此事一出,我就觉着他们已占了优势。”任何时候,暴力都是狗急跳墙的法子。再者,梨子觉着,哪怕对方不是狗急跳墙,可发此昏招,亦可见对方智商了。

    郑大人是个耿直的人,他从不徇私,听到夏文赵长宁将此事说完后,气愤当然是有的,郑大人还就此骂了两句家乡土话,因这话实在有损郑大人的形象,便不一一细述了。

    郑大人耿直,不过能做到左都御史,可见郑大人也不单单是耿直,收了夏文递上的还未完成的联名书,郑大人还温声安慰了他们几句,又道,“我也看了国子监的联名书,满篇的狗屁不通,不及你们明白事理。朝廷的事,你们还未做官,并不明白。就是监察司,虽有不当行径,就事论事便罢,喊打喊杀的也过了。”郑大人是反对举人联名上书的,无他,朝堂上的事,举人们不清楚,纯粹被人利用。眼瞅着明年就春闱,还搞什么狗屁联名上书,有这精神抓紧时间复习功课文章才是正路。不过,看过夏文等人的联名书后,郑大人觉着,世间不是没有明理人。何况,对举人下黑手这种事,在郑大人这里是绝难姑息的。

    郑大人并未说如何做,便打发了他们回家。

    于昭文帝,他将郑伯岩放在朝中做左都御史,并不是因为喜欢郑伯岩那茅坑里石头一样又臭又硬的秉性,而是因为郑伯岩的良心。

    这是个有良心的人。

    所以,不论这几年郑伯岩给他添了多少堵,昭文帝都忍了。

    这还是头一遭,昭文帝觉着郑伯岩那张方正如板砖的脸无比顺眼,昭文帝正为国子监联名上书的事心烦。昭文帝并不将国子监联名上书放在心上,他登基多年,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不至于连这个都看不破。只是朝中大臣拿着国子监的联名书做引,与监察司势同水火,昭文帝心烦的很,如今见郑伯岩递上夏文等人的联名书,昭文帝道,“看来,举子里也有许多明白人。只是,明白人的话轻易到不了朕的跟前便给人暗算了!”

    昭文帝此话一出,大臣便觉惶恐。

    昭文帝道,“夏文,这名字有些眼熟。”

    郑伯岩道,“此人因父获罪,被革功名,举家前往西北效力,曾在军前任军医,前年西平关大捷,其内人曾一箭射杀西蛮大将,陛下赏他内人六品诰命,复了夏文与其父功名。”

    昭文帝立刻想起来了,“对,就是能拉开轩辕弓的赵安人。”因举国上下就此一例,昭文帝印象颇深。当然,昭文帝还知道,西北战事不断,赵安人每年都会捐一些银两,不多不少,一年总有上万两银子,而且每年都捐。这样一想,昭文帝对赵安人的印象愈发好了。如今夏文这一纸联名书正解了他的烦难,皇帝亦有好恶之心,昭文帝便觉着这夫妻二人倒是难得的明理之人。

    非但昭文帝印象深,朝中大部分人都想起来了,实在是轩辕弓太有名气,偏生拉开轩辕弓的是位妇人,人们想忘了都难。此时便有人心下暗骂:不知哪个没脑子的,你他娘的安排人去打赵安人的男人,这不是上赶着找死么。能娶了一身怪力罗刹女的,这能是寻常男人么?说不得这姓夏的也是位高手……当然,后面便纯属人们的想像了。

    监察司司长林随当即落井下石的表态,“臣以为,此事疑点有二。第一,这几位举人找人联名,都是分头行动,行暗算之人能一举击之,显然是早有预谋。第二,好不好的,怎么单赶在国子监上联名书后,这些与国子监持相反意见的举人就挨了暗算呢?委实可疑。若帝都府尹力有不逮,监察司愿意接手此案。”

    压力山大的帝都府尹立刻道,“林大人此言差矣!夏举人等人是向帝都府报的案,本官已接手此案。林大人所说疑点,本官也想到了。陛下容臣些时日,臣定将此事查得一清二楚!”

    郑大人对国子监联名上书之事无好感,对监察司同样没好感,尤其林随一幅貌若好女的模样,行事霸道阴狠,郑大有素来看不惯。于是,郑大人先坑了国子监联名上书之事后,此时倒是站在帝都府尹徐靖这边,郑大人道,“林大人不是还有二百五十一名举子的事未审。”

    林随似笑非笑,言语极是放肆,“能者多劳么。”

    可怜帝都府尹,实乃帝都第一憋屈的官职。论官职,他不比林随,论手中权势,帝都府与监察司更无要比性。故此,面对林随嚣张气焰,徐府尹竟然只能窝囊的说一句,“我虽才干不比林大人,也自认不是无能之辈。”

    林随那双光华潋滟的眼睛轻轻扫徐府尹一眼,依旧是似笑非笑的模样,“承让承让。”

    徐府尹终于给他噎的说不出话。

    郑大人天生一幅公允心肠,冷声道,“既然林大人自认能者,那就尽快将举子的事审理清楚,那都是国之栋梁,别耽搁了他们明年春闱才好。”

    林随根本不买郑大人的账,道,“待本官审查清楚,自会向陛下回禀。”言下之意,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咱们监察司还轮不到你来管!

    郑大人冷哼一声。

    早朝上的事,夏文等人是不知道的,但,一大早上帝都府尹就着人请他们过去配合调查,他们不会自以为是的认为是他们小小举人的身份能影响到帝都府尹,这显然是郑大人的原因了。

    联名书的事最终以案件官司的形式终结,朱庆去了朱大老爷家请安,回来有些闷闷。

    在边城守完父孝母孝,朱大老爷还是回了做了一辈子官的帝都。赵长卿只是初来帝都的时候去过一次,平日少去,无他,当初她与朱大太太很有些不愉快,朱大老爷家对她不是多么热络。倒是朱庆,这是六房嫡长孙,朱大老爷对这个侄孙颇是看顾,原是想朱庆到他府上备考,因朱庆喜欢跟凌腾苏白他们一处,便婉拒了朱大老爷。

    朱庆原是想打听打听可有什么内情,却挨了朱大老爷一顿教导,无非是叫他安心念书,少掺和这帝都的是是非非。

    朱庆问了半日也没问个所以然,用过午饭便告辞了。

    洗漱后,朱庆衣裳未换便先去看望凌腾,凌腾正在喝骨头汤,不知是放了什么药材熬的,里头带着淡淡药香,凌腾简直愁的要命,吩咐丫环道,“快给阿庆盛一碗。”

    朱庆道,“我可不喝这个,你喝吧,我听阿文说了,多喝骨头汤对你的手臂好。”

    凌腾苦着脸,“神仙也架不住一天三顿喝这个啊。”

    朱庆笑,“你

    分卷阅读463

    -

章节目录

欢喜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石头与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头与水并收藏欢喜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