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465

    便不好了。”

    两人身上并没有带多少现银,苏先生笑,“今天有些不便,待明日我打发人送银票过来。”

    管事郑重一揖,道,“我先代书院受益的学生谢过夫人了。”

    苏先生笑,“只要银子用在书院,我愿意捐。”

    “这您放心,书院有管事各司其职,动用银两时有严格制度,皇后娘娘还请了监察司定期抽检书院账目。”

    赵长卿眉心一动,并未多说,看天色将晚,便与苏先生告辞离去。

    师徒两个在车里商量捐钱的事,初来帝都,何况正在风头上,不易多捐,便各捐五百两。赵长卿笑,“以前想都不敢想,小时候,祖母每月给我一百大钱,我都是仔仔细细的存起来,不要说五百两,五十两都是一大笔银子了。”

    苏先生也颇是感叹,“那会儿我教你一个月一两束休,还有梨子他们常常花言巧语的来蹭课。”

    说到从前,师徒两个不禁相视而笑。

    十几载光阴匆匆而过,好在大家并未辜负。

    两人到家时已是夕阳西下,赵长卿刚迈进小院便看到正屋前头多了几丛蔷薇,如今天寒,蔷薇倒还有些绿意,只是刚移植来,却也不大精神。

    永福自屋里接出来,赵长卿问,“大爷呢?”

    永福道,“大爷在书房念书。”

    赵长卿点点头,赏了一回刚移来的蔷薇,就进了屋去。永福服侍她梳洗后换了家常衫子,方禀道,“今天头晌福字胡同打发人过来,说叫大爷有空过去,那边儿老爷寻大爷有事。不巧赶上大爷头晌去买花木,不在家,我就应了下来。大爷回家后,我已禀过大爷了,大爷说明天与大奶奶同去福字胡同。”

    福字胡同说的是夏文做大理寺少卿的族长二伯夏少卿家,因是同族,刚到帝都城时还去拜访过,只是不巧,未曾见到夏少卿和夏太太。说来他们夫妻还是特意赶休沐的时候过去的,也提前着人去请安讲了日子,结果夏少卿没在家,是夏家二子招待的夏文;夏太太也有宴会要赴,夏二奶奶陪赵长卿说了几句话。赵长卿便有几分不悦,重阳节前备了几样土物打发人送去,来往淡淡。如今那边罕见的打发人过来,所为无非是联名上书之事罢了。

    在家时,赵长卿嫌繁重,少用金银。重挽了一个清水髻,鬓边只簪一长支海棠绢花,淡淡的化了个晚妆。赵长卿道,“回家路上我还跟先生商量,眼瞅着天一日日的变冷,冬天的衣裳都得预备着裁了。等明儿你去长宁那里看看,除了衣裳,可还有什么要添置的?再有,也问一问腾表兄他们,若没事,后儿个不要出门,一并量了尺寸,到时叫铺子里一道做就是。”

    永福皆应了,问,“大奶奶,要不要备些礼物明儿带去?”

    赵长卿道,“不用备礼了,同族正经亲戚,难道每次上门都要带东西?倒显着外道。你把我跟大爷的衣裳提前预备出来就是了。”

    永福一笑应了。

    傍晚吃饭的时候,赵长卿方命丫环将夏文自书房喊出来。夏文做事向来投入,他问,“什么时候回来的,我也没听见动静。”

    赵长卿笑,“就是来个人把家偷走了,恐怕你也不知道。”

    夏文洗了手脸,笑,“哪儿能,家里有人看着呢。”又问赵长卿西山寺的风景如何。

    两人闲话几句,赵长卿说起蔷薇来,道,“你出门可得多带几个人,才出了事,宁可小心一些。”平地走路都会摔跤的人,如今夏文出门,赵长卿实在不放心,道,“就算买花,打发平安去买一样的。”

    夏文笑,“这可不是一般的蔷薇,也不是在集市上买的,是我在同窗家移过来的。你现在看不出不同来,这花可是他家奴仆精细照料出来的,能开出三种颜色。”

    “哪个同窗?我认识吗?”

    “哦,我忘跟你说了。”夏文道,“是以前小时候一起念过书的,就是我以前跟你说他家吃穿特讲究的那位。他不是蜀人,若不是联名的事,还遇不到呢。今天我本来是打算去集市,路上遇着了,就去他家挖了几株回来。

    赵长卿笑,“这位公子姓什么?”

    “姓方,单名一个行字,字万里。我现在才知道,他家竟是方国公府上。”夏文感慨一句,笑,“今天只顾着弄蔷薇的事,待得闲了请他一回,也不能白要了他的花。”

    “哪个方国公?”赵长卿对帝都城的权贵委实不大熟悉。

    夏文道,“就是靖国公方家。”

    “靖国公?”赵长卿也不大知道靖国公府在哪儿,她道,“我听这个名字,似乎是武官门第。”

    “嗯,方兄也会武功的,他文章念的也好,明年一道春闱。”其实夏文也不知道靖国公是哪家,今天去挖花时才知晓方行大有来历。

    赵长卿笑,“成,什么时候你要请方公子,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好令人预备。”

    夏文又说了明日去福字胡同的事。

    说话间,永福带着丫环呈上晚饭。

    两人都是大夫,晚饭颇是清淡。

    用过晚饭,夏文便又去了书房温书,赵长卿吩咐厨下,“晚上冷,包些馄饨给大爷预备着。”这是宵夜。

    永福已去用饭,红儿在身畔服侍,闻言笑道,“正好厨下有新鲜的莲菜,剁得细细的,合了羊肉调馅儿,味儿最好不过。”

    赵长卿笑,“这也好。跟平安说,书房没个烟火,一会儿把炭盆升起来,脚炉也预备好,别冷着大爷。帝都地气干,升了炭盆便更干了,打盆净水放在书房,润一润。晚上别让大爷喝茶,预备些福橘汤就好。”

    红儿一一应了。

    “晚上宵夜,也给平安留一份,别叫他空着肚子服侍。”

    红儿笑,“大奶奶就放心吧,平安跟猴子一样,机伶的了不得,饿着谁也饿不着他。”赵长卿向来宽厚,尤其衣食上,从不刻薄下人。凭良心说,他们这些下人吃用比小户人家的姑娘也不差了。像永福,到了婚配的年纪也并不情愿出去嫁人。永福说得明白,出去了,无非是嫁个寻常男人。日子贫窘时,糟糠之妻是宝,倘哪一日多打三五斗粮食,男人便会纳妾寻小,究竟无甚趣味。还不如在主子身边服侍,活不累,日子还清静。

    一辈子,怎么过都是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过法。

    分卷阅读465

    -

章节目录

欢喜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石头与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头与水并收藏欢喜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