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210部分阅读

    浔反复想想,终于憬悟:“是了,皇上这是一箭双雕,叫我参与,既是夺我飞龙之权后的一种安抚和补偿,也是借我国公的名份,毕竟较之内阁首辅和僧录司的官位来,还是我这公爵尊荣一些,皇上要编纂了给子孙后代们读的书,自然要特别重视一下。惭愧,这书我是没本事写的,便挂个名,占些便宜罢了。”

    朱棣吩咐之后,众大臣各有异色,朱棣刻意地瞟了夏浔一眼,见他面露沉思之色,不禁欣然一笑,说道:“好了,唤你们来,就为的这件事儿。这事儿由杨旭主持,肆后联络解缙和道衍大师等人,准备编纂就是了。俺这里还有厚厚的一摞奏章要批,你们且各自忙去吧”

    众人听了,连忙向皇帝施礼,欠身退出殿去。

    一俟出了谨身殿,解缙便眉飞色舞地向夏浔打招呼,拱手笑道:“国公远赴辽东一年有余,解某心中思念的紧呐。想着国公刚刚回来,与家人亲热团聚要紧,便没有上门叨扰,过几日,少不得邀三五知交,请国公吃几杯酒,一叙别后之情呵呵”

    内阁大学士杨荣捋了捋胡须,笑吟吟地道:“等国公拟好了章程,只消知会杨某一声便是。我那署衙里,还有几件公文急着处理,现在就不多打扰了。告辞,告辞”

    其他人也向夏浔含笑拱手告辞,只有道衍大师还站在那儿,向夏浔矜持地一笑,说道:“一别经年,国公英朗如昔,可喜可贺。贫僧久坐禅房,钻研佛经佛理,不问世事久矣,想不到还有机会与国公共攘盛举,等国公理出个眉目,差人叫僧录司里告知一声,老僧自到国公府上就教。”

    朝堂上,势力的大小与职位的高低,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一致,但是特例哪朝哪代都有,夏浔对道衍可不敢倨傲,连忙还礼道:“大师客气了,杨某才学有限,这事儿还要多多倚重大师和诸位大学士,来日杨某自当到大师方丈处,向大师请教”

    道衍微微一笑,合什道:“告辞”

    夏浔并未注意道衍和解缙这等参与过编撰太祖实录的人,前番是为大明先帝立传,如今则是为皇室子孙立言,大同小异,何至于一个喜形于色,一个满面春风,表现得比上一次还高兴。

    他还了礼,便也向外走去,心中只道:“编书几时若叫我参与编撰永乐大典,那才是值得参与的文化盛事。据说那永乐大典两万多卷,一万多册,数亿文字,俱都是一个字一个字人工誊抄出来的,若要雕版,可不知要刻到几百年后去了,这永乐大典也快开始编撰了吧这是集中国古代文明和文化于大成的一艘宝船,怎生想个法子,让这天底下多几部永乐大典的副本才好,免得这等文化瑰宝无端佚失了”

    夏浔一路想着,回到了自己的府邸,翻身下马,将马交给侍卫,刚刚踏进大门,迎面便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怒气冲冲地走来,后边跟着苏颖梓祺和小荻,苏颖红着脸连声唤道:“苏博士请留步,都是小女淘气,妾身一定会好生管教她们的,博士千万不要恼怒”

    梓祺和小荻帮腔唤着,可二人一个满脸的忍俊不禁,另一个掩着小嘴儿,眼睛都弯成了月牙儿,显然是在偷笑。

    夏浔一看这老夫子,认得是自家延请的西席先生。这位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他叫苏瀚宸,乃是国子监博士,到辅国公府来教书,可不是冲着杨家那点束脩,而是冲着他辅国公的面子,而今一瞧老先生气急败坏的样子,夏浔晓得又是自己的宝贝女儿惹了先生生气,连忙上前拦住,陪笑道:“苏博士请留步,可是小女顽劣,惹得先生生气么”

    别看夏浔在外边那么大官儿,要是在路上碰到,苏博士这等人物老远就得站定,立在道旁向他施礼,可是请了人家到家做先生,就得对人家待若上宾,摆不得谱,就连皇帝也是如此,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苏博士看见夏浔,脸胀得通红,吹胡子瞪眼地道:“国公,您瞧瞧,您瞧瞧,老夫一生授徒无数,桃李满天下,可就没见过令媛这么顽劣的国公爷,您另请高明吧,老夫实在是教不了她们啦”

    夏浔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仔细看了半天,才诧异地道:“夫子这不是好端端的么,出什么事了”

    苏博士把额头一拍道:“我都气糊涂了,国公您看看,这都是令媛的杰作”

    苏瀚宸转过身去,把双臂一展,夏浔一看,也不禁有些忍俊不禁。苏夫子穿的是一件月白色的春衫,白衫一袭,飘逸若仙。如今这衫子背面,居然画满了图案,蛤蟆吞虫乌龟缩脖小鸡啄米匆匆一看,还有两个头梳朝天辫的小丫头,身背宝剑,傲然而立,面前跪着一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老先生

    还别说,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都画得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也难怪夏浔只瞧一眼就能认出都画得什么来。

    苏学士气愤愤地转过身来,说道:“国公您看到了吧,两个女孩儿家,性情如此顽劣,不尊师道,老夫如何教得”

    他一转身,夏浔便赶紧收了脸上笑容,咳嗽一声,对刚刚赶到面前,正很难为情地站那儿的苏颖一本正经地训道:“看你那俩宝贝女儿把咱们先生给气的,成何体统快把我那件湖丝云纹的袍子拿来给先生换上”

    夏浔说完又转向苏博士,打个哈哈,满脸陪笑地道:“先生勿恼,小女顽劣,才正需先生这等先师训导,先生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管教她们的,先生先请至厅中喝杯茶,消消气儿”说着他也不理苏博士的愤怒,搀着他便往客厅中走去

    第646章 夏浔训女

    夏浔把苏博士让进客厅落座,奉了香茗,好生宽慰一番。不一会儿,苏颖取了夏浔的一条湖丝衫子,亲自捧着来到客厅,夏浔取来交给苏博士,请他到屏风后面换了衣裳,那旧衣便留下,洗得出便洗,洗不出再赔他一件衫子。

    苏博士见国公夫妇如此礼遇,怒气这才稍歇,又被夏浔打躬作揖的一通道歉,也不好再冷着脸色,只好苦笑道:“罢了,想来也是老夫教授的学问过于枯燥,令媛年幼,贪玩了些。好吧,国公既然这么说,那老夫勉为其难,就再教教看。”

    夏浔大喜,忙向苏颖递个眼色,不一会儿,亲自送了苏博士出府,苏博士上了自己的驴车,进车一落座,便发现旁边有一口匣子,伸手一碰,沉甸甸的,抬眼再向车外望去,夏浔已笑容可掬地道:“先生慢走,杨某一定好生教训小女,再不教先生受小女戏弄。”

    送走了苏瀚宸,回转厅中坐下,夏浔便把脸一沉,问道:“那两个淘气的丫头呢”

    其实他回来的时候,已经看到思杨和思浔站在厅门口了,这是明知故问,一听父亲这么问,两个丫头更加害怕,不等人唤,便乖乖走进来,往夏浔身前一跪,楚楚可怜地唤道:“爹爹”

    夏浔板着脸道:“爹什么爹,老子差点儿没被你们气死”

    两个丫头害怕,扭头去看母亲,苏颖把头一扭,两个丫头更加害怕,思浔小一些,眼睛里便蓄满了泪水,因为害怕,又不敢流下来。

    因为夏浔从辽东回来,这两个丫头着实规矩了几天,可小孩天性,再加上她俩幼时随着母亲常住海岛,来来去去的,性子更加的野,叫她们装像何等困难,今天夏浔出门了,她俩的顽性便再度发作,下午的时候,先生认真授了一阵课,给她们讲解了一篇文章,叫她们全文背诵下来。

    老先生年纪大了,两个学生在那儿默背文章,他枯坐无聊,手肘儿拄在书案上,托着下巴,不免打起了瞌睡。两个丫头一见,立即来了兴致,丢下书本,抄起笔来,便悄悄绕到他的背后,在他身上作起画来。苏老先生醒来的时候,两个丫头已经回到座位上,捧着书本“认真”读书。

    老先生一看这两个学生如今这般乖巧,心中十分喜悦,便要考较考较她们背熟了几分。结果府中侍婢进来给先生续茶,瞧见先生背上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先生还茫然不知,虽然两位小小姐不断地向她使眼色,叫她不要说话,可她实在是忍不住笑,这一来就被苏瀚宸发现异处了。

    苏博士一生执教,什么样的学生都教过,学子们哪个对先生不是毕恭毕敬饶是如此,不少现在的进士举人地方官员,当年做他学生的时候,也没少吃他的戒尺教训,唯因思杨两个人是小女娃儿,又是国公爷的女儿,他可不曾这般教训过,反过来三番五次要受他们戏弄,老头儿自然怒不可遏。

    夏浔问明事情经过,假装没看着思浔眼泪巴巴的样子,板着脸道:“为父早听说你们性情顽劣,今日一见果不其然,给你们请了先生来教你们读书,是希望你们学个斯文道理,做个温文贤淑的女儿家,结果呢今天先生教的什么文章”

    思浔怯怯地道:“大学。”

    夏浔道:“把先生教你背的文章背给为父听听”

    思浔眨巴眨巴眼睛,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思浔嚅着小嘴接不下去了,夏浔哼了一声,又转向思杨:“你接着背”

    思杨性子倔强一些,脾气更像乃母,不过女孩儿随父,两个丫头的眉宇轮廊可都随她亲爹,非常的神似。听了父亲的吩咐,思杨抿了抿嘴儿,继续背道:“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格物不对,是先致其知,然后格物,不对,是致知在格物,然后”

    再往后,思杨也背不下来了。

    夏浔道:“背不下去了先生教你们学问,你们不好生学习,这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戏弄先生,天地君亲师,先生也是随便戏弄的光跟你们两个讲道理,看来你们是不会明白的了。让娜,取家法来”

    思杨绷着小脸不说话,思浔已怯怯求饶:“爹爹饶命,孩儿以后不敢了”

    夏浔沉声道:“取家法来”

    让娜无奈,只得匆匆离去,不一会儿取来一根小指粗的藤条,夏浔皱眉道:“这么细的藤条,哪能教训得她们开窍去,取个大一些的来”

    让娜瞟了苏颖一眼,苏颖也不吱声,让娜便硬着头皮离去,不一会取了根棍子来,长似一柄手杖,粗细如成丨人大指,双手奉与夏浔,这回连思杨见了也不免露出怯意了。夏浔好像还不满意,大马金马地坐在那儿,装模做样地道:“太小,太小,取最大的家法来”

    一旁巧云姑娘看着不是事儿,早已飞也似的跑去后宅搬救兵了,让娜出去时,小荻眼珠一转,跟出去对她耳语几句,让娜心领神会,在外边磨蹭了好长时间,估摸着实在磨不过去了,这才取了一条长棍回来,粗如鸡卵,长有七尺,是硬桦木做的,这一棍下去,就是个成年壮汉也要抽得骨断筋折,何况这么两个水灵灵的小丫头。

    苏颖虽然狠了心,想要相公教训教训这两个不争气的丫头,瞧见这样的家法也不禁骇然,她性情粗放一些,可没看出夏浔是有意吓唬孩子,一旁谢谢却是早就瞧出来了,因此与梓祺耳语两句,便袖手站在一边看热闹,根本不着急的。

    苏颖是两个女娃儿的亲娘,忍不住便蹭到夏浔身边,轻轻扯扯他衣袖,低声央求道:“相公,消消气儿。这样的棍棒,闺女如何消受得起”

    夏浔知道自己两个闺女年纪虽小,人却机灵,既然要装样子,可不敢装得一点不像,依旧唬着脸,沉声道:“今日不舍得教训,长大了依旧这般顽劣,还不害了咱家的门风不成,今日定要狠狠教训她们一番。把家法给我”

    苏颖急了,暗把银牙一咬,就要也在夏浔身前跪下去,替两个女儿求情,就在这时,巧云紧赶慢赶的,把救兵请回来了。

    茗儿在后花园坐着秋千,看着思雨和思祺两个小丫头在身前玩耍,忽然得了巧云送来的信儿,便急忙随她赶了过来。茗儿已经微微有些显怀,巧云怕她绊倒,和另一个丫环一左一右地扶着她,后边几个奶妈子抱着思雨和思祺,一大家子全到客厅集合来了,瞧着好不热闹。

    “老爷若要对她们施家法,那就先对妾身用家法好了”

    茗儿还没进门,一句话就先送了进来,夏浔看了眼茗儿身边跑得小脸通红的巧云,明知故问地道:“夫人这是干什么”

    茗儿进了屋,对夏浔道:“闺女淘气,戏弄先生不用心学问,这是妾身管教不严之过,老爷要惩罚她们,那就该连妾身一并惩罚才是”

    夏浔赶紧起身,扶她坐下,说道:“夫人正怀着身孕,切勿动气。自己的骨肉,我就舍得打么可这两个孩子实在顽劣,再这般纵容下去如何得了”

    谢谢掩嘴偷笑,看看时机差不多了,这才上前说道:“教训自是应该的,可她们小小的人儿,哪禁得起这般棍棒。老爷看在夫人面上,这一次就饶恕了她们吧。若是她们以后还不知悔改,再予家法惩戒也就是了”

    梓祺和小荻忙也上前解劝,一帮人七嘴八舌说了半晌,夏浔才“不情不愿”地应了,对两个丫头把眼一瞪,喝道:“今日且饶了你们,再敢淘气,一定家法侍候还不快去把先生讲的这篇文章抄上十遍,老子回头要检查的”

    子女的教育,在府里是由当家主妇负责的,杨家的规矩不像别人家那么大,茗儿对这两个小丫头就不好过于严肃,杨家上上下下,也就是她们的亲娘,动手打过她们的屁股,自然不可能用多大力气的,所以两个丫头平时颇有点无法无天,如今一看娘亲不管用了,连家里做主的大娘都做不了主,众位姨娘一起出面,再替她们求了情,免了这顿打,心里头是真的害怕了。

    当下,两个丫头唬得连声道:“谢谢爹谢谢大娘谢谢娘谢谢各位姨娘,我们以后一定不敢了”

    说完偷偷窥了一眼夏浔的脸色,见他沉着脸点了一下头,这才敢爬起来逃出去,思雨和思祺在奶妈子怀里叫:“姐姐带我去钓蛤蟆”

    两个小姐姐哪敢搭腔儿,一溜烟儿跑得不知去向了。

    苏颖看连正室夫人都惊动了,相公才肯饶过自己女儿,心里一酸,便想掉下泪来,忽见原本板着脸的夏浔卟哧一笑,站起身,抖开那团月衫子,对茗儿得意洋洋地道:“夫人,你来看看这件衫子,瞧,这都是咱闺女画的,怎么样我觉得比她们露蝉舅舅画的还好呢”

    第647章 旁敲侧击

    苏颖一愣,始知不但女儿被相公骗了,连自己都受了戏弄。

    茗儿又嗔又笑地道:“你呀,以前你一点也不着急,现在刚回来没两天就摆出这么大的阵仗,可别把她们吓着。”

    夏浔道:“那两个丫头皮得很,铁随她娘,不摆出大阵仗,哪镇得住她们。”

    苏颖听了便有些不依,嘟囔道:“人家几时这般模样了”别看她比夏浔还带着几岁,可在夏浔面前,也像个小姑娘似的,大概是因为夏浔对她们的宠溺,不知不觉便模糊了年龄,颠倒了位置。

    夏浔笑笑,有些严肃起来,说道:“这位苏博士的学问,那是勿庸质疑的,不过人家是国子监里教授未来国之干臣的,按照这个标准教咱们闺女,也着实的难为了她们。这才多大的孩子,就开始学大学了叫她们知书达礼也就是了,又不是要她们去考状元,我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减轻或者放缓经史子集上面的学问,她们既然喜欢绘画,也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叫她们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也能事半功倍。”

    西厢乐班子正在演练歌乐,思祺趴在老妈子怀里,随着那隐约的音乐节奏,小屁股一扭一扭的正自得其乐,夏浔便指着她笑道:“瞧咱四丫头,也不知道是喜欢音乐呢还是喜欢舞蹈,她对什么有兴趣,将来就重点学什么吧,孔圣人不是说了么,要因材施教。女孩儿家不用那么严格,都是正经的学问,哪一些造诣深些都是好的,不一定要个个出口成章,做个诗词歌赋尽皆精通的大才女,你们说呢”

    孩子未来的发展,这基调当然是由一家之主来定,夏浔这么说了,几房妻妾自然无不同意,茗儿这位置上,也有她的难处,她是杨家主母,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可是这个度不好掌握,管教太严厉了,容易叫人说三道四,若是放任自流,不予她们最好的教育,同样会叫人非议,现在夏浔定下了基调,她也好办多了。

    一家人顺势在厅里坐下来,茗儿问道:“老爷从辽东刚回来,照例得歇息些时日,皇上急着召你去,有什么大事么”

    夏浔笑道:“没甚么大事,就是让我牵头编本书。”

    茗儿笑道:“皇上倒真重视文教,又要编什么书了”

    夏浔道:“皇上要编一本文化宝鉴,以太祖时候的储君昭鉴录为据,增添一些圣人格言,尤其是太祖教育子孙的一些圣训,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易之法。呵呵,为夫学问有限,这牵头么,只是居中调和,在人财物的协调上下些功夫,具体的事务由道衍大师和解缙大学士负责。”

    茗儿品了品味道,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味儿,皇储未立,皇上煞有介事地召集解缙道衍和自家夫君,一个国师一个国公一个内阁首辅,却热衷于去编甚么专为大明储君所写的帝王之学

    夏浔瞧见茗儿沉吟的神色,去摸茶杯的手便停住了,问道:“怎么”

    茗儿道:“老爷经略辽东有功,皇上加封了老爷一个什么官儿呀”

    夏浔道:“太子少保啊,你不是知道么”

    茗儿白了他一眼,道:“对啊太子少保咱大明的太子还没影儿呢,皇上叫你这位太子少保去编一篇专为大明储君所备的帝王学术我的老爷,你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夏浔霍然动容:“你是说”

    茗儿似笑非笑地道:“你呀,自己好好想想吧”

    说罢起身,翩然离去。

    谢谢向夏浔皱了皱鼻子,调皮地笑道:“你呀,自己好好想想吧”说完咭咭地笑着走开了。几个美人难得见自己男人如此吃糗,也都丢下同样的一句话,掩口笑着走出去。小荻依样学样,对夏浔笑道:“你呀,自己好好想想吧”

    跑出门去,追上梓祺,小荻便好奇地道:“梓祺姐姐,到底老爷想什么呀”

    梓祺道:“我哪晓得,不过夫人叫老爷想,一定是有些什么应该要想的。”

    谢谢走在头里听见了,回头瞟她们一眼,没好气地道:“你们俩呀,还真不愧是老爷从青州府带出来的人,一对儿愣头青”

    苏颖赶紧道:“梓祺妹妹,我可不是从青州出来的,嗯夫人到底要老爷想什么”

    “对啊皇上不会只是要编纂一本书那么简单吧”

    夏浔被一语惊醒,他因为替皇上做着许多机密之事,彼此沟通大多都是开诚布公,少有需要绕圈子的时候,所以那揣摩圣意的心思就淡了些。再加上这次回来,因为他擅杀大臣一事惹得朱棣不悦,收了飞龙秘谍,夏浔本能地以为自己要坐一阵冷板凳了,所以更不会想到皇帝交办的编制圣训这件事会有什么更深一层的意义。

    此时被茗儿一语提醒,夏浔越想越觉得不寻常。

    他回来这两天,朝中文武都已知道了,他经略辽东,前后横跨三个年头,头两天无人宴请事属正常,因为他离家实在太久,刚刚回来,少不得要了解一下自家的情形,与亲人团聚一番,这个时候上门打扰,就算你是为了表示亲近邀人赴宴,也有不近人情之嫌,至少也得五日之后,再递帖子才属寻常。

    可是别人可以这样,朱高炽不应该啊自投到朱高炽门下,自己身上就烙下了大皇子一派的烙印,他是朱高炽手下最得力的帮手,他回来了,朱高炽若不尽快见见他,对他其实也是少了尊敬和重视,就算朱高炽自己不方便来,派个人到府上来先问候一声也是应该的,可朱高炽迄今全无消息,以朱高炽一向的为人处事风格,岂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除非

    只有一种可能,就像那新嫁娘,哪怕与情郎私下里每日都要相见,恩爱缠绵如胶似漆,眼看着大日子近了,也得依照规矩守在闺阁里待嫁,不能连这几天也等不了,叫人撞见坏了名节,把好端端的一件事情给办坏了。这一次为储君立言,所选的三个人,一个首辅一个国公一个国师,都是倾向于大皇子的,莫非是暗示自己劝立储君而朱高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所以这时反而不宜与自己有什么联络,以免落到什么有心人眼里,受到攻讦

    转念一想,夏浔又有些犹豫,从永乐皇帝以前的诸般作为,他早就猜测皇帝已决定了储君人选,上一次北巡,特意叫大皇子监国,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讯号,朝中文武都是些人精,难不成一直无人猜透皇帝的心意,这些时日根本无人进言劝立太子怎么还得皇帝羞羞答答的亲自来给自己搭架子

    经略辽东不只对眼下的大明,对未来的天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辽东,夏浔不遗余力,除了一部分早在他赴辽东之前就被派遣出去执行一桩秘密任务的精干谍报人员,潜龙的其它成员,几乎全被调到了辽东,京城里留守的人员极其有限,戴裕彬去年冬天赶到辽东后,也留在了那里,一直到他这次回来,戴裕彬依旧留在辽东,主持潜龙成员秘密撤离事宜,暂时没有赶回。

    而他当初留在京里的少数部属,并不是直接和他联络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大老板就是这位辅国公,自然不可能直接和他联系,以致于夏浔竟然有点灯下黑的感觉,对一些摆在明面上的,就发生在京城里的事反而不甚了解。

    夏浔心道:“看来,我得去见见解缙,和他碰碰头,看看他所想的,与我所思是否一致,再了解一下近来朝中发生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不禁又想起了纪纲和刘玉珏,这两个人,算是他最初带出来的人,最早赶来见他的,应该就是这两个人才对,也许明天他们就会来了。发生在涿州之事,那涿州通判赵子衿言语当中,颇有不尽不实之处,回头得点点纪纲,锦衣卫头几任指挥使俱遭横死,都是飞扬跋扈之故,这纪纲其实是个颇能干的人,他是自己提拔起来的人,还要好生点拨着他,如果他为官能有所警醒,不致利令智昏骄横跋扈,于国于己都是一件幸事。

    次日正是大朝会,夏浔也站班侍驾,候着皇帝退朝之后,出了金殿,先被许多官员围住,问候阿谀一番,夏浔满面堆笑,嗯嗯啊啊地应了,好不容易等到人群散了,便拔腿奔了首辅大学士解缙署衙办公的文渊阁。

    解缙是文渊阁大学士,作为内阁首辅,如同一国总理,军政司法文教外交,诸般事务无所不管,众多奏章公函,都要先经他手批阅处置,需要移交皇帝做最终决定的才移交内书房,故而十分的忙碌,散朝之后,他就赶回文渊阁,正聚精会神地处理着公文,夏浔便施施然地到了。

    第648章 胸藏峰壑

    “哎哟国公爷,您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儿您知会一声,解缙到您府上听候训示也就是了,哪敢劳动国公大驾。快快快,国公请坐,请上座,来人,快给国公上茶”

    解缙冲着殿里边侍候的小太监吩咐了一声,便很热情地请夏浔上座了,自己在他下首坐下,笑吟吟地问道:“皇上交办的事情,国公可是已经理会出了眉目么”

    夏浔一本正经地道:“不错,我回去后认真想了一晚上,已经理出了一些眉目,特来与大学士商议一下。咳我是这样想的,关于搜集整理编纂誊抄印刷”

    夏浔巴拉巴拉说了半天,小太监送茶上来他都没停口,好不容易说完了,又叮嘱道:“我还得再补充一点:建文朝这四年,皇上是不承认的,建文朝的四年,已然改为洪武三十二年直至三十五年,期间许多事情,史中不能有载,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补充太祖圣训时,有许多太祖对皇太孙说的话,编排出处时间时少不得要改成是对懿文太子说的,以免犯了皇上的忌讳。”

    解缙听得目瞪口呆,听完了眨眨眼,茫然道:“国公说完了”

    “说完了”

    解缙吃吃地道:“这就是国公认真想了一晚,理会出来的东西么”

    夏浔说这番话,本来就是想试试解缙对圣意的理解是否如自己所想一样,一瞧他这副样子,心中已经有了谱,便微笑道:“自然不止,皇上既然下了旨,这文华宝鉴是一定要编撰的,有些事宜,我就得先说在头里,当然,大绅兄文坛领袖,已经编撰过多部典籍,这些方面应该想得到,只是杨某既然总领此事,不能不提一下。”

    解缙松了口气,笑道:“我就说呢,圣上宏恩,这是以东宫相托呢,何等器重,国公怎么可能不明白呢,那这事儿,国公打算怎么办”

    夏浔此时已经完全了解,自己所想果然无误,原来朱棣是想要自己牵头请立太子,想想昨日谨身殿里,朱棣那满怀殷切的一眼,结果满堂皆醒我独醉,就他一个人没听明白,不禁暗自汗了一把。

    夏浔定了定神,便依着解缙的口风,顺势说道:“此事无须计较,正大光明之事,瞒不得人,也不需要瞒。大皇子立为国之储君,已是大势所趋,我等所为,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只消堂堂正正地提出来就是了。我只是奇怪,前番皇上北巡,以大皇子监国,这不是很明显要立大皇子为储君的讯号么,难道朝中无人倡议立储怎么还需皇上亲自安排”

    解缙叹了口气道:“怎么没有,可二皇子那里,也着实地网罗了不少文武大臣呐。尤其是国公您经略辽东以后,淇国公丘福虽然走了,可国公您也走了不是,这一来二皇子失去的优势,便又扳回了不少,以致被他网罗了很多人才,那陈瑛厉害啊有些官员手里被人揪着小辫子,怎能不看二皇子脸色行事

    可是国公经略辽东,出不得岔子,一旦国公那儿出了什么差迟,必然对大皇子的处境不利。再者,国公经略辽东,那是关乎我大明千秋万代的大事,纵然国公您愿意在这个时候回来,大皇子也是不肯的,他哪舍得这千秋功业因他而废呢”

    夏浔点了点头,有点明白了:“这么说,皇上给出了立储的意思,也有官员依着上意请立储君了,却因二皇子那边的人强烈反对,而致再度搁下”

    解缙苦笑道:“他们倒不是反对立储,只是反对立大皇子而已。皇上刚刚北巡,民间便有传言,说皇上北巡,自然由大皇子监国,言外之意,只是储君未立,依着长幼顺序,叫大皇子监国,模糊了皇上立储之意,消抵了皇上欲立大皇子为储君的心意。

    等皇上回来之后,二皇子竟然抢先发动,率先授意一些官员向皇上进言,请求皇上议立储君,这储君自然是二皇子了,我们先失一着,便陷了被动,双方据理力争,相持不下,二皇子仗着当年靖难有功,多次救陛下于危难之中,皇上当年感动之下,也曾透露过多次入宫向皇上哭诉委屈,哭得皇上心软,这事儿就又搁下了。”

    夏浔点了点头,脸色凝重起来。

    解缙见了,忙宽慰道:“国公倒也不必过于忧心,如今皇上请国公国师和我这位内阁首辅联名倡议,说明皇上再三权衡之下,还是要立大皇子为储君的,剩下的,就看咱们这戏怎么唱了,要是咱们倡议一次,再被他们搅了混水,皇上的脸面可就真的难看了。”

    夏浔蹙眉道:“他们那边,都有哪些官员”

    解缙想了想,便说出一些官员名字来,夏浔听那些官员职位俱都不低,其中还有六部的尚书,当朝一品,不由吃惊道:“我离开南京这一两年功夫,二皇子的势力已经发展得这么大了么”

    解缙叹道:“没办法,大皇子做事过于拘谨,许多手段不屑去用,也不能去用,哪怕我们劝说殿下做大事不拘小节,他也不肯。二皇子能网罗这么多人,有的是利诱,有的则是威逼了,在朝为官多年的,谁能没点事情,那陈瑛就像长了一只狗鼻子,有点什么味道他都嗅得出来,抓住了你的把柄,怕你不为二皇子所用

    这些人位高权重,亦有各自党羽,他们为二皇子所有,他们的党羽自然也为二皇子效力,二皇子自然就声势更振了。本来,二皇子当初网罗纪纲,也是这个意思,幸好纪纲是倾向于大皇子的,要不然,再有他为虎作伥,二皇子如今的力量恐怕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加上皇上本来就有些倾意于他,恐怕到那时国公您回来了,也无力回天了。

    后来没有办法,我们以江山社稷大明未来,再三向大皇子晓以利害,大皇子才默许纪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是由于大皇子的犹豫,咱们下手晚了,颓势终究不能一下子就扭转过来。而且要做这些事,就瞒不过二皇子那边的人,结果二皇子终于知道纪纲是大皇子这边的人了,纪纲和陈瑛都有缉察百官之责,现在双方斗得很厉害。”

    夏浔这才恍然大悟,如此说来,涿州城外那一幕,恐怕就是陈瑛和纪纲之间斗争的外延了,而陈瑛和纪纲背后又是大皇子与二皇子,如此说来,还真的是神仙打架,地方官员敢插手才怪。

    如此看来,情形比他预想的要糟,夏浔不禁站起身来,在文渊阁里来回踱步,解缙见状忙也站起,目光随着他移来移去,好半晌,夏浔还不肯停下来,解缙忍不住道:“国公,现在纪纲那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你看,是不是要他加紧缉察力度,替大皇子争取更多的官员支持

    国公回来了,咱们的声势便为之大振,借着这个好机会,国公不妨多多宴请朝中同僚,被二皇子争取过去的官员中,有不少原本与国公有些交情,这个情面是难以拂却的,只要他们来了,以国公爷您的威望,或可再争取过来一些,此消彼长,等咱们有了十分的把握,那时”

    夏浔站住,反复想想,先是摇头,继而点头,品砸半晌,沉声说道:“不,还是要马上进谏”

    解缙一呆,失声道:“马上恐怕光是知会授意咱们的人都来不及呀万一失败”

    夏浔道:“没有万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再败,恐怕圣意真就转到二皇子身上去了”

    他走回解缙身边,说道:“大绅兄,你想想,什么声势,比得了圣上这块牌子更有声势眼下,编撰文华宝鉴是圣上的意思,这势如泰山之倾,是最不可抵挡的势,如果我们拖延久了,叫他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甚至跑到皇上那儿连哭带闹,再次说动了皇上的心,岂不功亏一篑

    立即行动,也许我们来不及招呼大皇子一派的地方官员们上书应和,可同样的,他们那边一样来不及,我刚回京,还什么官员都没见过,就立即上书此事,难免会叫人心中猜疑,这是皇上授意。嘿嘿,这本来就是皇上授意,只是皇上含蓄了些,咱们就不便直说这是皇上的心意,可是只要这么做了,谁还不猜是皇上的意思”

    解缙听的连连点头,说道:“不错,不错,听了国公此言,解缙心中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夏浔道:“若是按部就班,再与之争相拉拢,那圣意这块牌子就白白浪费了,那些官员既然被人揪了小辫子,又怎肯因为我的面子便改了阵营所以,与其调兵遣将,布阵对垒,不如突出奇兵,杀他个措手不及”

    解缙振奋道:“好,那咱们怎么做”

    夏浔道:“我这就去见道衍大师,大绅兄这里,则立即放出皇上命我等三人为大明储君主持编撰文华宝鉴的消息,这等消息传的快着呢,到了傍晚,南京城里就尽人皆知了。他们想商议对策,最快也得明天早朝之后,哼明天早朝,咱们三人就联袂进言,请立储君”

    第649章 雄鸡一唱

    皇上要人修撰文华宝鉴的消息,解大学士只向人稍稍透出一点口风,自有人故作神秘,四下传扬,等到黄昏,南京城的文武

    锦衣夜行第210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