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余乡甜 作者:清色的回忆

    分卷阅读41

    福余乡甜 作者:清色的回忆

    分卷阅读41

    钱钞,顺便给小店扬个名声。”刘清清心想要不是今天有准备还不得被你祖母害死,哪有人家开业就上门捣乱的。

    楼上何先生听说楼下来了有意思的客人特特扒着二楼的围栏往下看,没想到却见了几样好看的点心,顿时上心,不顾这里是第一天开业叫来伙计也要楼下那几样点心。

    刘清清听后恨得牙痒,这些人都是谁找来踢馆的?

    老太太见孙女吃了点心又想着人家的厨子有些不好意思,虽然身份富贵却也不仗势欺人,顿时手一挥:“赏!”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下人递给刘清清一袋子钱钞,刘清清也不客气顺手接过还当着人家的面掂了掂,弄得老太太有些脸红。那家的下人却撇了刘清清一眼。

    开业果然大吉!亲朋好友招待了一堆,也招来了两家走货的客商入住。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急性子!他俩选在河边这里住下存货更有方便上船装货的想法。

    镇长、何先生走的时候,新进的客人已安排住下,后面的货仓让他们很满意。

    大厅散桌的祖孙二人还是点了水煮鱼,那祖母也尝了几口,因胃不好就没再吃辣,小孙女不怕辣吃得不亦乐乎。

    刘清清陪着祁三郎送了客人回来正看到老太太回头找她。

    “老夫人这餐用得可好?”刘清清赶紧上前。

    “好,好好,就是想问问你这里可不可以定点心?”

    “带走?”

    “家里还有孩子。”

    正文 第44章 福祸

    刘清清无意间得了一个点心大户,竟是每旬送两次点心到镇内李宅。

    刘清清对那个大宅子印象深刻就是她初到镇上和小虎躲风雨的“破宅子”。

    祁三郎看刘清清在那里算帐很有当家人的作风,一时间觉得自己招得这个伙计很能干,大有当了伯乐且相中了一匹千里马的感慨。

    正巧后院住下的一位客商想进镇里去看看,就乘了祁三郎的马车走了。临走前刘清清拉住祁三郎小声提醒他,如果能借机帮这位客人卖了带来的东西一定要收他的介绍费。刘清清是看明白了,别看这祁三郎不声不响但是在交友一道上情商很高,做个中人什么的,很有前途。祁三郎对这种帮忙还要收费的行为十分反感,做人嘛就应该待人以善,能帮人处多尽力,行商也能多得些助力。可是他几次听刘清清的话下来倒也想明白几分,收了两家客商的钱,反而得了他们的信任,在商言商,收钱付货大家心安。这次刘清清又提醒他反而让他觉得这刘清清是自己的心腹。拍了拍刘清清的手表示了解,他就去门口找那位客商了。

    刘清清也没想到的是那们客商带来的竟然是干海货,想运进京里卖个好价,因为船装得并不满还想进镇里进些货带走顺带赚些小钱。

    因最近白叠子走价向高,祁三郎给这位姓吕的客商介绍了白叠子的生意,没想到他竟然想都不想就接了单,不但买走了字三郎的存货还向镇上其他客商收了不少。祁三郎免了他的中介费,并派了小厮通知刘清清一声,蒋管事看在眼里不由得心里也动了个心思。

    祁三郎娘亲的院子已进入铺家具的时期,刘清清对时下的家具并不了解跟着蒋管事一起进进出出学一下时下大户人家的用具。不看不知道,果然细节处见真章,比如漱口的用具就分几种,因为张朗中并没有那么多的下人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庭院里种植的植物也是有讲究的什么季节、哪座院子、房前还是屋后原来不是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的,古人果然是更讲究生活的品质。

    祁三郎姥娘家姓曲,祖上也曾出过大官,到了他娘亲这里就没有什么有成就的人了,可是家族根底在那里在当地也是一家旺族,曲氏虽然给齐家做了继室却是一个十分有底气的继室,因为在娘家是和男孩一样去族学进学的,所以婆家也是敬着她的。

    曲氏在刘清清的时代应该就是那种自信的成功女性。由她所定下的家私可以看出她仍是一个有着少女心的女人,每件用具无一不精,竟然有很多用来招待时下小娘子聚会的茶具,做工很是精美,让刘清清爱不释手。

    祁三郎看出了刘清清的喜爱当场表示要送一套给她,以为她这么喜爱是想孝敬给母亲。

    刘清清作为一名在现代职场混过的“老人”,自然是融会了大夏国先是推脱一番、再说些客气话、最后把茶具拿到手的整个过程。但精明如祁三郎怎么会看不出她真是喜爱这套茶具,随即承诺有机会就带她到处走走,见见世面,去南面产茶的地方见识一下真正上档次的茶具。刘清清也是想到处处看看,这个时代掌握第一手的商业资料太难,往往是刚知道哪里需要什么,这个机会就过去了。

    蒋管事见刘清清心思正能为主家着想,也为祁三郎找了不少生财的机会,有心思培养她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当晚就找齐三郎商量。没想到齐三郎也是这个心思,他看人还是有些准头,见刘清清虽喜爱钱钞却不是一个为了钱钞不择手段的人。现在祁三郎这里最缺的就是可信可用之人。

    看完曲氏的宅子,祁三郎就把宅子内的一切事宜都交给蒋管事,本来宅子里的一切都应由管事处理。蒋管事跟着曲氏这许多年也应该成为管家了,只因曲氏是继室,又有前妻留下的儿子不好在家里多做调整。现在有了新宅子,蒋管事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他的管家掌管这付宅里的一切人与物。

    祁三郎出了曲氏的宅子就领着刘清清往河边货栈走去。一路上和刘清清边走边聊这几天的收益。河边的货栈在短时间内竟然红火了起来刘清清居功至伟,那些个点心、菜谱别说见过世面的祁三郎没见过就连那些个常常南来北往的行商也没有见过,一时间后院便利的货仓以及新鲜少见的菜色促成了河边货栈成了这桃镇一大特色。

    祁三郎有意把河边货栈做大,今后他能依靠活下来的也就是如今做的这些个产业,想到分家也不会给他些什么,曲氏的嫁妆倒是会带出来,应该是留给妹妹做嫁妆,他一个男子总不能指着母亲的嫁妆活着。

    时人对行商坐贾并不感兴趣,手里有了银子买地做地主才是正道,那些个靠倒买货物生存的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像祁三郎这样出身世家却不想入朝为官还不能回祖宅做一个地主的人经商其实是一条好出路。刘清清有时很钦佩祁三郎的勇气,不是所有世家子弟都能放下身段去经商。虽然祁家也在经营买卖但也是管理庶务的子弟

    分卷阅读41

    - 肉书屋

    分卷阅读41

    -

章节目录

福余乡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清色的回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色的回忆并收藏福余乡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