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渝在江陵留的时间不长,京里安王来信了,催他回去。

    听人说陈渝走前在吴衍府上坐了许久,从吴府出来神情急切,让人收拾行囊便即刻启程返京了。

    后来向人打听几句京里出了什么事,官府上下里里外外嘴巴都严实,死活不肯说。只是有人猜测,事关国本。

    年关将至,薛继留在江陵的时间不长了。

    今年过年比以往更热闹,都知道薛继要离开江陵入京的事儿,围着他又是感慨又是道贺,其中有几分真心暂不得知,却是实打实的让薛继烦躁。

    薛尧仍是不赞成薛继的选择,可薛继不听他的,常氏帮着薛继,连薛祁都默认应允,憋了好一肚子火气,过年几天没搭理小儿子。

    夜里常氏放下手里的绣活,推开窗户指了指院里的布置,看着薛尧怨道:“清之过几日成婚了,府里都忙活着,就你这当爹的不闻不问。”

    薛尧靠在榻上,借着烛光仔细打量着手里的玉璧,丝毫不为所动。“成去呗,成亲之后连江陵都不待了,我能问什么。”

    “这说的,他就算封侯拜相了不还是你的种?”常氏白他一眼,合上了窗。“他抓周那会儿一手就摸到笔杆子,是天意,你倔个什么劲儿。”

    “天意天意,就你们妇道人家拿天意胡诌!”这一说,薛尧的火气就上来了,若不是手上的是玉,脆的很,他必定要往地上摔。“他要拿笔杆子作甚么不行?写文章作诗画不成?就非得争几口皇粮!”

    常氏寻子椅子坐下,饮了口茶降火,却怎也降不下来,隐隐含怒道:“你这家业就一份,俩儿子你想怎么分?清之打小学的就是经传古籍,你让他拿这个做生意不成?你能养他一时,以后呢?老大已有家室,哪有另外养着弟弟的道理!如今清之自己寻了出路乐意进取,你倒是不准了!”

    “妇道人家,你懂什么!”

    好好的玉璧到底是没保住,薛尧这么一摔,落地一声干脆,便碎了一地。

    正月十七——

    沈家和薛家都是江陵有头有脸的家族,这两家结亲自然热闹,当街敲锣打鼓不断,道路两旁都是来观看的街坊邻里。眼看新郎薛继神采奕奕笑意满面,一身红袍胸前还系着红缎,骑着马引花轿回府,这场面甚是喜庆。

    与富家子弟不同,薛继鲜少去烟花之地,这是他第一次和女子亲密接触,抱沈玉容下轿的时候薛继的手都在抖,得亏没把新媳妇摔着。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礼成。

    薛继虽然心底紧张,却还是觉得平淡无奇,连成婚都太过无趣,说到底就是一套规矩礼仪走下来,与一个女子一辈子绑在一起,瞧瞧,何等的无趣。

    不容薛继多想,沈玉容是不打算让他继续无趣了。才送新娘子沈玉容进洞房,转头她便自己把盖头掀了,四处打量一番,挑了一本诗集回到榻便,倚着榻与墙角,自个儿品读起来。

    “你……”薛继携一身酒气进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个情形。

    沈玉容只是抬头看他一眼,并未有太多惊慌。“夫君?”

    薛继走到她边上坐下,突然觉得也不是这么无趣了。“你怎么……”

    薛继话没说完,只是上下打探了一番。沈玉容明白他问什么,放开手中的书,笑了笑应道:“我坐这儿也无趣,就自个儿找乐子了,夫君不会怪罪吧?”

    “怎会。”薛继忙道:“挺好的。”

    沈玉容微怔,什么……挺好的?抬头见人眼里含情脉脉,难免两颊一热,忙又低下了头。

    娇俏可人,腹有诗书,这女子倒是有灵气!与她一辈子绑在一起……倒是挺好的。薛继想着,吹灭了几盏灯。

    “歇吧。”

    大婚后数日都有得忙活,若不是想着这是在江陵的最后几日了,薛继哪里遭得住这么多礼数。总算到了最后一日回门礼,一大早就备下车马,薛继和沈玉容用过膳便回了沈家老宅,这是薛继第一次见沈家二老,二老不怎么说话,身子骨看着倒是硬朗,大抵是不爱管事,敬过茶后二老就回屋去了,连招待攀谈的活儿都丢给沈长青。都说长兄如父,沈长青虽总是一副纨绔模样,真主事了却一点不含糊,当得起这长兄。

    沈长青难得不跟薛继开玩笑,正色道:“沈家算不得名门望族,就是有几个小钱,有几个关系。今日我能助你入京,可若你敢做出喜新厌旧的事我也能教你知道利害。”

    薛继亦不敢言笑,他自然知道发妻是一辈子的枕边人,何况沈玉容从姿色到性子都合他意,他怎会想不开做糊涂事呢?

    “兄长放心,薛继必定终生不负玉容。”

    “好。”沈长青看他好一会儿,才继续道:“我再给小妹添几样嫁妆,你仔细收好。”

    说罢,沈长青不等薛继表达疑惑便取出一个匣子,让人递给薛继。“沈家在京城的地,位置不错,地方也不小,我已让人打点了,你们到京城便能住下。”

    薛继一怔,一时竟没答话。薛尧和常氏也不过是给他千百两金银供他挥霍,若要在京城立足,金银是不够的,他怎也没想到,给他立足之地的是妻室,是沈家。他不禁想弄清楚,沈家究竟是疼爱玉容……还是觉得他有前途,买了只赚不亏呢?

    沈长青看他神色就知道在想什么,事实上两者兼有,这地远在京城长安,沈家少有北边的生意,好好的地空着也是空着,倒不是赠个人情。若是薛继真能功成名就,这一地之情便是百倍的回报。若是成不了,在朝中碌碌无为,这么好一块地也能保小妹和妹夫一生衣食无忧了。

    薛继收下了这厚礼,又见沈长青取出一绸缎覆裹着的长条物件。“这个说是嫁妆,倒也不是。”

    话音落,他将绸缎拨开,里边静静躺着一柄匕首,鞘上纹路清晰,是五爪金龙,此物必定不凡。

    “劳你将这匕首还给宁王。”

    薛继结果匕首,虽然不知道为何这东西会在沈家,沈家跟宁王又有什么关系,但他隐隐约约能明白沈长青的意思。作为嫁妆赠来的不是这匕首本身,是给他和权贵牵的线。

    无论是地产还是关系,沈家给他的都是在京城立足的东西,光凭这一点,薛继不能负沈家,还得牢牢记住这份恩情。这也是沈长青的考量,用沈家可有可无的东西换一个可能飞黄腾达的少年的感恩,同时也是施压。沈家两个闺女都嫁了薛家的儿子,让他惧也好,感念也好,至少薛继心里明白,薛家与沈家,共荣辱。

    薛继以为这便没了,却不想沈长青又一次取出一个檀木盒子。

    “此物是我父母成婚时令人打的,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也给不了你权势人脉,收不收随你吧。”

    打开一看,是琉璃摆件,雕的是一双璧人,这琉璃质地晶莹又显光彩,一双璧人本就风华难掩,这么一看更精致了。

    薛继长舒一口气,起身拱手而拜,才真诚答道:“兄长思虑周全,这利与情都赠了……薛继自是要收的。收了兄长的礼,自当行小辈当行之事。”

    如此算是给了回答,沈长青笑笑点了点头,这桩姻亲,或者说这桩买卖就定下了。

    正月一过,冰雪都已经消融,江陵城外的江水化了,渐渐开始流动。

    二月春风一来,带来一场场绵绵细雨,路旁花花草草开始抽芽,树枝林叶也恢复了青翠。

    一声高昂的马鸣声穿透清晨的天空,惊醒了城东不少人,天朦朦亮起,一驾马车从薛府出来,驶出江陵城,一路北上京城长安。

    车内,沈玉容缠着薛继的臂弯,一路上车马颠簸颠得她恶心难忍,她自小娇生惯养的没吃过什么苦,知书达理温柔可人已是难得了,哪里遭得住这么折腾。

    “去京城要走多少天?什么时候到驿站休息……”

    这是薛继整日听的最多的问题,他知道玉容难受,可一去京城路途遥远,换最好的马赶着车去也得十余天。至于驿站,每夜停下到驿站休整次日再赶路已经迟了,难道还要休息一日两日不成?

    “快了快了,若是难受得紧……我给你吟诗可好?”

    沈玉容一听,连难受也不顾了,竟笑着蹭了蹭薛继肩膀,说道:“那夫君吟诗,我枕着你睡会儿。”

    如此跋山涉水,车里不断传出吟诵诗词的声音,沈玉容有兴致时还取出玉笛合上一曲,好不风雅,这一路千里迢迢,也没那么难熬。

    又是日薄西山时,天色渐晚,月上梢头,天上还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马车缓缓停在驿站外,薛继先挑帘下了车,抬手撑开伞,再回头一手扶妻子一手撑伞。两人成婚还未满一月,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让人看了眼红。

    “这位公子!”

    薛继正扶着沈玉容进驿站,要上二楼厢房住下,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呼唤,回头一看,一男子着书生打扮,背着竹筐,正擦拭着额头上的雨水,看样子好不狼狈。

    “这位公子,在下许琅,字无泊,许城人士,正要入京赴考。看公子也往京城去,唐突问上一问,公子可愿捎上在下一程?”

章节目录

拜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秦君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君隐并收藏拜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