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的人都在笔走龙蛇,唯有她纹丝不动,旁边围观的人都窃窃私语了起来。

    文帝在纱帐内饶有兴味地看着她,转头问景昀:“昀儿,她这是在做什么?”

    “珞儿行事自有千壑,臣也无从揣测。”景昀答道。

    “父皇,儿臣倒是略知一二。”杨彦在底下接道。

    “哦?”盛和帝这才把目光落在自己的四儿子身上,“是了,皇后还在时,你倒是和这丫头处过一段时日。你倒是说说,她这是要做什么?”

    “依我看,故弄玄虚罢了。”梅皇贵妃酸溜溜地道,她一辈子都被压在那*皇后之下,一听到和*皇后有关的事情,总是要不阴不阳地说上两句。

    杨彦笑道:“其实并不算是故弄玄虚,珞妹擅长书画,必定是在摒弃杂念,以求一气呵成成以佳作。”

    盛和帝哈哈大笑了起来:“和那日金殿上邹泽林一样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右侧纱帐中的邹泽林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兴致盎然地举起杯来,远远地冲着盛和帝一鞠到地干了一杯。金殿上他足足有小半个时辰未动一笔,等沙漏过半才一蹴而就,狂妄地把从太宗到当今的邦交政策全部批判了一遍,文章剑走偏锋却才气横溢,堪称锦绣,盛和帝阅后拍案叫绝,钦点了状元。

    景昀身在纱帐,心却飘远到了那花台上,八位妙龄少女双排而立,争妍斗艳,让围着的春花都失了颜色,而在中间的宁珞双眸微闭,双眉轻蹙,犹如秋叶之娴静,更有冬雪之绝美。他痴痴地看了片刻,忽然有种冲动,想要却抚平佳人眉头的印记,让她一展欢颜。

    “只怕是她心中有难决之事吧?”景昀喃喃地道。

    宁珞忽然便动了。

    她飞快地拿了研好的墨一挥,随着众人的一声惊呼,墨迹在宣纸上留下了一道由远及近的印痕,飞溅在了桌上。

    只在须臾之间,宁珞拿起笔来在那道印痕上刷刷几下,随即又退后打量了几眼,调墨着色,只用了一盏茶的时间,一幅泼墨山水便一蹴而就。

    她换了一支狼毫,沉吟了片刻,在画的右上角写下了一首小诗,正是她弹奏的那首江南小调的下半阙配词。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掷笔归位,离交卷还有小半个时辰,宁珞气定神闲地躬身行礼,往纱帐走去。

    经过赵黛云身旁时,她瞟了一眼,顿时在心中冷笑了一声,果不其然,赵黛云今日模仿了她前世游春图的意境,并扬长避短画了一幅赏花图,贫寒的老妪接过贵妇手中的梅花,两人身份、容貌、肤质的对比强烈,无论从意境还是画面都能引起在座王公贵族的共鸣。

    只可惜,赵黛云忘了,宁珞上一世画的是迎春,而她此时换成了梅花,原意可能是想讨梅皇贵妃的欢心,只是梅皇贵妃虽然封号里有“梅”字,却不会喜欢被比作这枝赠于老妪的春梅。

    更何况,这绘画的功底天赋和勤奋缺一不可,就算赵黛云这些日子再勤学苦练,也只是学个皮毛罢了。

    宁珞一回到纱帐,绿竹便扶着她在小凳上坐好,一边帮她揉捏手臂,一边崇拜地道:“姑娘你好……好……哎呀奴婢说不出来,就是觉得姑娘太厉害了。”

    “你是不是想说宁姑娘如此洒脱不羁,令人佩服。”有个声音戏谑地响了起来。

    “对啊!洒脱不羁,就是这个意思。”绿竹这才呼出一口气来。

    宁珞一看,居然是个瘦高的青年,眉目飞扬,意气风发,看上去有几分眼熟。她想了好一会儿,忽然轻噫了一声,站起来躬身行礼:“原来是新科状元邹公子,失礼了。”

    邹泽林毫不在意:“看宁姑娘性情,必定是不在意那些繁文缛节的,我很喜欢你的琴和画,不如……”

    “泽林,陛下让你过去。”景昀从纱帐的另一头快步而入,不着痕迹地挡在了邹泽林和宁珞之间。

    ☆、第24章

    邹泽林毫不在意地道:“稍等片刻,让我和宁姑娘再说两句。”

    居然敢让天子等他,这话也只有这疏狂自傲的邹泽林敢说出口。

    这邹泽林乃三朝元老邹太傅之孙,自幼体弱,拜了武真观的北仙真人为师,养成了放达不羁、风流脱俗的性子,入朝为官后分别在御史台和吏部任职,凭着一张利嘴得罪了无数达官显贵,他和景昀、宁珩都交好,最后被杨彦设计陷入了一场谋反案,盛和帝纵然爱才也有心无力,被判斩首,血溅午门。

    邹泽林才高八斗,无数诗作被京师贵女们传唱,宁珞在闺阁之中就久仰他的大名,今日得见真人,也不免有些兴奋:“邹公子,我那些都是班门弄斧,你别看我的笑话,倒是我,真的非常喜欢你的诗画。”

    “你喜欢我便画个十张八张的给你。”邹泽林慷慨地道,“你何时方便,我还可替你画张画像,美人入画,必定让人神魂颠倒。”

    邹泽林的画技堪称大陈一绝,然而他恃才傲物,作画全凭自己的喜好,就连梅皇贵妃曾请他入宫画像,都被他以手臂受伤给婉拒了,甚至外出游玩了一个月,把邀约彻底抛诸脑后,最后不了了之。

    “泽林,珞儿是我的妹妹,不可如此轻狂。”景昀沉声道,不知怎的,平日里邹泽林这幅让他甚是欣赏的潇洒做派,今日怎么看都不顺眼,恨不得立刻让此人远离宁珞眼前。

    “妹妹?”邹泽林“啪”的一声打开了折扇,一派风流倜傥的模样,“你我知交好友,你的妹妹便是我的妹妹,那可真是一家人了,算不得轻狂。”

    “你小心被宁珩一拳打飞了。”景昀冷冷地说了一句,拽着他便走,邹泽林还不甘心回头和宁珞“哎哎”了两声,宁珞看着好笑,忍不住掩着嘴乐了。

    喝喝茶、赏赏花、聊聊天,这时间便一晃眼过去了,赏花会的全部比赛也都结束,盛和帝和梅皇贵妃耳语了片刻,梅皇贵妃的笑容有些勉强,柔声辩解了几句,盛和帝笑着握住了她的手。

    梅皇贵妃转嗔为喜,这才将七技的头名点好封在了桃花笺中,交给了盛和帝。

    盛和帝朝着邹泽林招手示意:“邹爱卿乃新科状元,就替朕宣读这赏花会的绝代风华吧。”

    邹泽林兴致勃勃地拿着桃花笺走上高台,看了两眼,喜上眉梢地道:“琴技头名,宁国公府宁珞,行云流水如仙音,曲调已成情难禁。”

    “哐啷”的一声,左侧传来了茶盅碎裂的声音,正是太尉府赵家的纱帐。

    宁珞气定神闲地走出纱帐,朝着盛和帝鞠躬谢礼。

    “棋技头名,尚书府余慧瑶,”邹泽林顿了顿,又喜滋滋地道,“书技头名,宁国公府宁珞,点折勾勒藏雅韵,深浅浓淡漫墨香。”

    宁珞哭笑不得,他这是打算从头到脚夸上一遍吗?

    旁边有人笑了起来:“邹公子,好诗句。”

    邹泽林正色地拱了拱手:“是宁姑娘写得好,我才能吟得出。”

    他一边说一边往桃花笺上一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看向盛和帝:“陛下,这画技头名……”

    盛和帝也不理他,只是指了指一旁的一名美髯公:“翁公,你来说说。”

    那姓翁的捋了捋胡子道:“这画技头名是我们几个商量了好久才选出的,这八位佳人各有千秋,有的精于写意,有的着墨工笔,但论画技,却是庆王府的小郡主最为出众,宁姑娘虽然写意风流,画出了江南春景的神韵,但技法稍欠,而赵姑娘恰恰相反,技艺出众,但神韵稍欠,分列二三名,假以时日,二位必定是可造之材。”

    此人乃是大陈有名的画师,邹泽林小时候也得过他的指点,有师徒之名,邹泽林不敢放肆了,只好躬身受教后宣布:“画技头名,果郡王府瑶月郡主。”

    这个结果早在宁珞意料之中,翁公擅画,尤喜工笔,对学生画技的要求甚高,她的这幅画虽然意境悠远,却多了洒脱少了技艺,在翁公眼中必定有欠缺,她不用做这出头之鸟;而赵黛云画虎不成反类犬,必定也得不了头名,接下来的诗茶花也有了结果,这七项技艺,赵黛云机关算尽却最后只在“茶技”上勉强得了个头名。封赏过后便是赏花宴,赵黛云早早地就不见了人影,绿竹打听来,说是赵家姑娘落水受了寒,告假回府去了。

    回到府里,老夫人和秦湘兰、宁成氏早早地便等在内厅了,绿竹兴奋得很,叽叽喳喳地便把赏花会的盛况说了个天花乱坠,只隐去了宁珞那段险况,宁贺氏不住地夸奖宁珞临危不乱、才气过人,宁珞倚在老夫人跟前一个劲儿地笑。

    宁成氏不安地朝后张望着,呐呐地问道:“萱儿呢?她的琴弹得怎么样?”

    宁珞嘴角的笑容淡了下来:“七姐姐回去歇息了。”

    绿竹忿忿地哼了一声,张嘴就想告状,宁珞瞪了她一眼。

    “唉,”宁贺氏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贻笑大方,她呀,还是不要好高骛远了,好好地多读点书吧。”

    宁成氏的脸都涨红了,宁珞连忙打圆场:“二婶娘,七姐姐只怕是不舒服,你还是去瞧瞧她吧。”

    宁成氏如蒙大赦,立刻告罪快步走了。

    大家说说笑笑,一直到了晚膳的时候,家里人都回来了,宁臻川早就得到了喜报,又询问了些细节,满眼都藏不住对女儿的喜爱,唯有宁珩,脸色凝重,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心事。

    翌日书院休沐,宁珞难得不用起早,懒洋洋地睡到了日上三竿这才起了身,紫晶一边进来伺候一边道:“少爷在外面等姑娘好一会儿了。”

    宁珞纳了闷了,宁珩自打被允习武后,成日里就好像放飞的风筝,日日都几乎不见踪影,今儿怎么会来找她?

    等她到了外厅,只见宁珩束手而立,背对着她正看着中堂的一幅画出神。

    这是一幅月下吹箫图,一名男子宽袍广袖,举箫侧立,在月色下只留了一个冷峻颀长的背影。

章节目录

小嫡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小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醋并收藏小嫡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