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正日,铺子里的生意淡了下来,只因大家伙都要去围观赛龙舟,前两日小叶子和御哥儿就闹着也要去看热闹,是以顾三娘到了这日,铺子里便决定歇一日。

    端午的规矩多,除了挂菖蒲喝雄黄酒,最叫人期待的便是包粽子了,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聚在一起,总要比一比谁家的粽子更好吃,昨日,顾三娘和秦大娘两家一起合伙包粽子,住在她们这院子里的三户人家,都是人口简单的,故此粽子就包了两样儿常见的,一样儿是枣仁馅儿的,另一样儿是腊肉馅儿的,妇人和孩子都爱吃甜口的,沈拙和秦林两个大男人,倒更愿意吃咸口的。

    今日一大早,顾三娘梳洗一番,因着她寡妇的身份,她从头到脚仍是一片素净,只有发髻上多戴了一串月娘豆儿,不一会子,小叶子也从屋里出来,顾三娘在她颈子上挂了一个长命缕,又叮嘱道:“这是护身的东西,别取下来了。”

    端午节给孩子佩戴长命缕也不知是从哪朝哪代兴起的规矩,说是专门庇佑孩子平安的,除非自己脱落,否则不能随意取下来,总归是个好寓意,顾三娘自然也就随大流,给小叶子备了长命缕。

    除了长命缕,顾三娘还给小叶子绣了香包,香包是鱼戏莲花的花样儿,还有一个‘叶’字,这是小叶子特意要求绣上去的。

    母女二人说话之时,御哥儿来了,他的颈子上也挂着长命缕,当看到小叶子跟他一样,乐得拍着巴掌说道:“姐姐有,我也有。”

    小叶子指着自己的香包,故意逗着御哥儿说道:“我还有娘做的香包。”

    御哥儿凑过来看了一眼香包,随后轻轻张着嘴巴,脸上带着失望的神色,他也好想有个香包呢。

    顾三娘瞪了小叶子一眼,又对御哥儿说道:“别听你姐姐的话,婶娘也给御哥儿备了香包。”

    “真的?”御哥儿脸上一喜,顾三娘从针线筐里拿了一个香包,上面绣着狮子滚绣球,御哥儿嗅了一下,朝着顾三娘甜甜的笑着:“真香。”

    “御哥儿喜欢吗?”顾三娘问道。

    御哥儿点着头:“喜欢。”

    这时,只见沈拙也从对面走来了,他站在门口,对着屋里的顾三娘和两个孩子说道:“划龙舟等会子就要开场了,若是去晚了,只怕占不着好位置呢。”

    顾三娘看他来了,在针线筐里找了找,翻出一个喜鹊登梅的香包,她递给沈拙,说道:“过节,带着顽儿罢。”

    沈拙接过来,他直直的看着顾三娘,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顾三娘被他这么看着,心里一慌,她连忙低下头再多拿出了几个香包,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对沈拙说:“秦大家她们一家也有,虽说小月会做,多少算是我的一片心意。”

    沈拙笑意加深,他望着顾三娘,仍是没有说话。

    顾三娘被他看得不好意思,于是将香包丢到筐里,扭身进了厨房。

    却说顾三娘烧好早饭,等到出来时,沈拙和御哥儿父子已回了东厢,她向对面看了一眼,招呼着小叶子吃饭。

    这次看龙舟,除了秦林要当差以外,秦家院子里的人都要一同前去,只待三家人收拾妥当,朱小月锁上院门,他们这一群人就朝着赛龙舟的地方去了。

    这个时节不冷不热,大人和孩子们都穿着薄衫,路上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行人,都是和他们一样去看赛龙舟的,有些熟人见了面,还会闲聊几句。

    走了小半日,他们一行人到了赛龙舟的河边,只见河面并排泊着五六条色彩斑斓的龙舟,那些赛手们摩拳擦掌,只等着一声号令就要开始比赛,再看沿河两岸,到处都是人来人往,集市上卖吃食的卖日常零用的摊主正在卖力吆喝着,这会子赛龙舟还未曾开始,许多妇人们都乐意四处逛一逛。

    顾三娘四处看了看,有些惊讶的说道:“今年好像比往年更热闹呢。”

    秦大娘说道:“可不是嘛,听说米商杨家花了大钱,说是一定要拿到这回龙舟的魁首旗。”

    每年赛龙舟的都是县里的这几家富户,这一年难得一次的盛事,为了讨个好彩头,各家都是卯足了劲头,想夺个第一回来,此时对岸搭着一处高台,上面安放着凉棚,这凉棚是留着给县太爷和那些富户们观看的地方,只等他们到来,比赛便可以开始了。

    没过多久,秦大娘和朱小月在集市上看到秦林舅舅一家,她婆媳二人自带着小哥儿跟亲戚们说话去了,只剩下顾三娘和沈拙带着两个孩子,为免挤着御哥儿,沈拙将他扛在肩头,御哥儿站得远看得高,乐得哈哈大笑。

    上回在桐城就是因为看热闹惹出事端,这回顾三娘和沈拙只管带着孩子们找了一块人少的空地,谁知等到日头渐渐升到头顶时,就连他们站的这块空地也挤了不少人,观看眼见人群越来越多,顾三娘紧紧拉着小叶子的手,叮嘱道:“千万别松手,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该挤丢了。”

    小叶子说道:“娘,你放心罢,我认得回家的路。”

    到了正午,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赛龙舟开始了’,众人听到这句话,纷纷朝着河边涌去,顾三娘和小叶子本来不想往前面去,也迫不得已的被人群卷着走,沈拙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和她隔着几个人,既要照看御哥儿,又要看着顾三娘,生怕她们母女被踩到。

    就在一片熙熙攘攘之中,赛龙舟开始了,只听得一声锣响,河面上的龙舟犹如离弦的箭一般,鼓点又急又促,两岸的人群跟着一起呐喊,打头的果然就是杨家的龙舟,紧跟在后面的龙舟只隔了半个舟身,几条龙舟你追我赶,谁也不让谁,到最后仍是杨家最先敲响锣鼓,一时两岸的人群呼声震天,仿佛自己就是拨得魁首的人。

    赛龙舟结束后,众人还聚在原地没走,原来是县太爷要给魁首的龙舟送赏银,这也是每年的惯例,顾三娘见差不多完了,她正要带着小叶子回去,顿时感到不对劲,本来拉着她的小叶子竟然不见了。

    ☆、第52章

    惊觉小叶子不见了人影,顾三娘唬出一身冷汗,她连忙四处张望,嘴里还大声喊道:“小叶子,小叶子……”

    只是这会子到处都是人声,顾三娘纵然喊得再大声,也立即被扑天盖地的声音压了下去,她急了,甚么也不顾不上,在人群里挤来挤找着闺女。

    “叶子,你在哪里?”

    就在顾三娘像只无头苍蝇的时候,她被人一把拉住,顾三娘回头一看,拉住她的人是寻过来的沈拙,他怀里抱着御哥儿,出声问道:“发生甚么事了,小叶子呢?”

    看到他来了,顾三娘似乎觉得镇定了一些,她忍住心里的慌张,说道:“龙舟赛完之后,我刚刚扭头,就没看到小叶子。”

    说话时,顾三娘急得流下来了,沈拙心头一沉,因为来看赛龙舟的人群实在太多,他和顾三娘被人挤开,虽然沈拙屡次想挤回到顾三娘身边照应她母女二人,奈何观看的百姓一个挨着一个,竟是连个缝隙也没有,随后赛完龙舟,等到人潮稍微空散了一些,沈拙立刻寻了过来,不想就看到顾三娘满脸焦急,他顿时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

    “别急,兴许是走丢了。”沈拙看了一眼四周,又对顾三娘说道:“我和你分开找,不管有没有找到,一顿饭的工夫过后,就在先前那棵柿子树下面碰头。”

    顾三娘忙不跌的点着头,有了沈拙帮忙,无论如何也比她一个人强,两人分开后,顾三娘往着人多的地方去找,她一边喊着小叶子的名字,一边跟集市上的摊贩打听,可惜找了大半日,连个人影也没找到。

    过了半晌,顾三娘的嗓子都喊哑了,此时,两岸的人群渐渐散去,眼见还没找到小叶子,顾三娘整个人又慌又乱,前几年元宵节看灯会,县城里一夜之间被拐走五六个孩子,这些孩子至今还没有找回来,小叶子若只是自己走丢了倒还好,这孩子记性不错,不怕她找不到回家的路,怕就怕在……顾三娘不敢再接着往下面想了。

    眼见着和沈拙约好碰面的时候到了,顾三娘心底升起一丝期望,兴许他那边找到了呢,想到这里,顾三娘精神一振,她连忙朝着他们约定的地方去了。

    待她到了地方,远远便看到树底下站着几个人,只是她细细的看了几遍,却没看到她的小叶子,顾三娘像是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凉水,她脚下一个踉跄,便跌倒坐在地上。

    “三娘。”朱小月见了,她赶紧跑上前去扶住顾三娘,担忧的问道:“你没事罢?”

    顾三娘嘴唇发白,她茫然的摇了摇头,颤声问道:“叶子还没找到?”

    朱小月眼圈一红,她说:“沈举人找来大家伙儿帮着一起找,可是谁都没看到小叶子,我刚才也回去了一趟,小叶子也没到家。”

    这时,那些站在树下的人围了过来,这些人都是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左邻右舍,听到沈拙说小叶子走丢了,众人便自发帮着一起寻找。

    这时,有个妇人也想起几年前县里孩子被拐走的事情,她悄悄瞄了顾三娘一眼,说道:“孩子好端端的凭空不见了,莫不是遇着拐子了罢?”

    听了她的话,顾三娘脸色一白,就连身子也跟着抖了起来,旁边的秦大娘气不过,对着这妇人狠狠的啐了一口,骂道:“你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

    虽说这秦大娘骂了她,实则她跟这妇人想得一样,生怕小叶子是被人拐走的,早些年前,时不时就会听到谁家的孩子失了踪迹,却很少听说能再找回来的,这几年日子太平了一些,谁知一个疏忽,就又生出这样的事端来。

    被骂的这个妇人讪讪得闭上嘴,悄悄躲到后面去了,有些跟顾三娘相熟的妇人见她可怜,安慰道:“放心罢,这孩子一准儿是迷了路,等会子大家伙儿再帮着找找,肯定能把孩子找回来的。”

    “就是就是,你家的闺女儿精明着呢,你先别自己吓唬自己。”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顾三娘却是楞楞的,一声也没有言语,沈拙朝着她望了好几眼,猜到她这时必是心乱如麻,于是他站了出来,先冲着众人拱了一供手,嘴里说道:“多谢大家帮忙,孩子还小,想来走不远,我们先在附近再找一找,要是有了消息,还请赶紧带句话,也省得旁人费白工。”

    有了沈拙当这主事的人,大家也能有个章法,沈拙感激的对他们说道:“今日你们多受累,等孩子找回来了,必定登门道谢。”

    “沈举人莫要说这些外道话,都是一起住了多年的邻居,有难处伸手搭一把手,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嘛!”

    “说得很是,再说三娘也是个热心人,上一回我有条裙子划了一道口子,她帮着我缝补好了,分文钱都没收取呢。”

    众人客气了几句,沈拙另外又单请秦大娘等在柿子树底下,到时哪里找过,或是哪里没找过,她也能帮着传一声,大家按照他说的分开去寻,不一时就各自散开了。

    转眼间,树底下就剩下他们几个人,秦大娘抱里自家小孙儿,手里还紧紧牵着御哥儿,御哥儿自从知道小叶子走丢后,哭得两眼红红的,他心知大人们都在忙乱,这会子不能添乱,故此他不声不响的等着,至于另一边的顾三娘,她把亲闺女给弄丢了,整个人都快急疯了,秦大娘看到她可怜的样子,忍不住悄悄擦了一把眼泪,她暗自心想,老天老天,三娘已经够苦了,你开开眼,莫要再搓揉她了。

    因着顾三娘面色惨白,嘴唇几乎没有一丝血色,秦大娘哪里还敢再让她独身去找小叶子,是以她拖着顾三娘,想让她能多歇一歇,可是顾三娘弄丢了自己的命根子,又哪里还能坐得住呢,她说道:“秦大娘,我没有大碍,我得去把小叶子找回来,你别看她平日瞧着胆儿大,其实这孩子就是个纸老虎,要是没个熟人帮着一起仗胆,她连话也不敢多说几句。”

    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哽咽了,旁边的沈拙见了,不禁心口一疼,偏偏顾三娘生性倔强,轻易不肯在人前落泪,沈拙十分怜惜她,他直直的注视着顾三娘,柔声喊着她:“三娘,”

    这是沈拙头一回称呼顾三娘的名字,顾三娘含泪望了他一眼,心底止不住的委屈,她想着,前辈子她到底是造了甚么孽,磨难竟是一个接着一个,小叶子是她唯一的指望,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她可该怎么活下去呢。

    “你只管放宽心,小叶子我一定给你带回来。”沈拙说道。

    他的话掷地有声,脸上的神情还透着一股子坚决,顾三娘怔了一怔,随后点头,沈拙又转头对秦大娘说道:“秦大娘,你守在这里,我和她再去找找。”

    有人跟着一道,秦大娘也能放心,沈拙又嘱咐御哥儿好生跟着秦大娘,御哥儿懂事的答应了,那沈拙自是带着顾三娘走了。

    这一回,他们二人走得更远,一路上顾三娘逢人就问见没见到自己的闺女,可惜找了许久,竟是一点线索也没有,找到最后顾三娘已濒临崩溃,可她又怕停下来,闺女就不知在哪个地方受苦。

章节目录

顾三娘再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小春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春贤并收藏顾三娘再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