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在证券市场自我感觉进入“赢家模式”的时候,吴般若体验到了非常强烈的失谐。无论是经验、直觉判断还是海外市场对照,都显示市场波动率扩大太急剧。然而很多比自己更优秀、赌注更大、获利更多的人依然在看好、加注,券商直接、银行间接都在提供流动性,会不会整个市场的疯狂就是一种新常态?

    已经有很多朋友笑称,最佳盈利模式是在微信股友群中抢红包:涨停的庆祝运气发红包,没涨停的求涨停发红包,抓到新股的庆祝发红包,没抓到新股的求转运发红包,当日涨幅满意了发红包,当日涨幅不满意了发红包..这很诡谲地验证了:成功取决于你置身于什么样的群体。

    吴般若又想到k城,这个节奏缓慢的二线城市,在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并没有催生出众多成功的创业。相反,一些摊子铺大了的工程公司、一些节奏缓慢尚未能找到自己核心价值的实体,纷纷碰到困境。很多存活的实业,也只能勉强在替银行和房东打工。

    然而这一切,在主流论坛、话题搜索中却完全没有体现。对金融膨胀的看法和观点,被一股强势的网络传播主导:“实现中国梦,肯定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最优先的当然是金融的增长,增量的财富投资于大众创业、学生创业、企业内部创业,打造一批创新型产业,进而继续进入新三板、创业板,让金融增长引导扶持产业转型升级。至于风险主要在三个方面化解,一是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大体量和强资源支撑;二是发起亚投行,建立新的人民币价值安全体系;三是********,为新兴产业创造输出条件。”

    逻辑如此简单清楚又符合政策,很快就成为支撑看高证券市场的依据,掩盖了反映实体经营困境那些微弱声音。就连吴般若也愿意承认,在主流媒体和大量正面信号衬托下,这样的观点言之有理。

    即使在第一次急速下滑的前一段时间里,很多人也还保持这样的念头,一再投入信任,跟随主旋律的声音继续倾囊相助。而采用高杠杆赌注的人群,已经来不及再考虑是否继续信任了。

    2015年8月,实体经济的困境暴露无遗。金融投资的大量损失,人民币汇率下行和资金出场,让各个行业都承受了重压。

    吴般若失去了所有增长期获得的金融收益,还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经营的企业受冲击出现收缩,整个关联行业没有采取整体抱团对抗风险和危机的方法,于是一边借款难于收回,一边债务被猛追。每一个仍然活着的企业,都碰到了这个局面,不少因之迅速消亡。

    吴般若并未觉得应当认输。即使处境艰难,实现股权收购对赌协议的目标出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金融风波掀起的巨浪确实让众多弄潮儿被甩进大海,但任何一次风险过后,幸存者都会找到新的机遇,甚至极少数人会在危机中觅得良机,如同当年的j?p?摩根。

    自己是否属于极少数的那一类人?即使被不同的人称赞过数百遍,吴般若仍然还是会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当金融风波肆意冲击破坏的时候,吴般若找不到可以安慰自己的人。那些引领他进入这个市场的人,早已惨败出局,而很多侥幸避开风险后颇为自得的人,压根不知道自己因何幸存。

    发现无人能够安慰自己,吴般若首先自我调节状态,开始安慰周边的同事、朋友和创业伙伴,把发生的事件作为一个宏大的网状中一个节点来开解。

    在上升期间,整个环境所簇拥出的能量无疑会推出人更多的潜力和精力;而在下滑期间,挽住颓势所要付出的精力和能量也远超想象。吴般若很快也觉得意外,以往似乎用之不尽的精力,现在竟然难以应付场面了。

    一晚上即使赶三、四个场子,但若都是弹冠相庆的话,每个人都能乐在其中,兴而不疲。如若每个场子都是怨无可诉、借酒消愁,那就会对精神状态多重消磨,难于应付。

    当太多的人都想从吴般若这里获得正能量、获得安慰、尤其是获得可能的资金支持,吴般若也终于觉得难熬了。

    吴般若仍然把危机视为历练,是一场让自己真正成为少数派赢家的一场修行。为了让自己在对抗危机时“强大”起来,吴般若愿意接受一些助力、一些仪式、一些行为和心理上的契约,愿意付出更多代价的同时,获得超出标准的能力。

    吴般若不知不觉间开始把各类刷屏的心灵鸡汤看进心里去。“改变你对生活的看法”、“经历懵懂期、沉思期、准备期,可以改变行为”、“深度睡眠有助于保持精力”、“这样的生活习惯令你焕然一新”..

    越是强大的人,其盲点越是令人意想不到。

    金融泡沫在所有人中传播时,让很多人都获得具体而真实的收益。心灵鸡汤在所有人中传播时,却没有令所有人甚至个别人变得更好。吴般若有太多次从基本规律中汲取比旁人多额外收益的例子,如今也认为,只要愿意投入和执行,自己可以从这些心灵鸡汤里汲取营养,调整和控制状态。

    当然,没有被验证有效的措施,吴般若也不会感兴趣。有了改变生活方式的念头,吴般若直接请教了仁波切。密宗上师传达修身之道,应当是上上之选?

    整个8月到9月,吴般若果然焕发出新的活力状态。每晚依然3、4轮应酬狂欢,到早晨日出前睡下,直到太阳落山前醒来用餐,继续新一天的应酬。

    周围亲近的人对这样的生活节奏无法适应,但吴般若向来相信自己的体验效果,胜于旁人的建议。事实上,吴般若并未去深究,是密宗的调节方式有奇效,或是人体自动供应更多的能量来应对变化的作息节奏。

    长期的透支式生活,究竟消耗掉了吴般若的生命力,还是锤炼出特殊的体魄?吴般若自己也没有办法确认答案,只知道在这样的情形下,结果比代价重要。

    2015年9月,投资过于分散难以回收,项目之间缺乏联系和跟踪管理,经营的企业发展难以实现对赌协议,唯一不变的,是依然笼罩在吴般若身上的业界光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吴般若却益发坚信,自己正在走着少数人才能走得通的特殊道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这该算是最早的鸡汤文之一,却也是无数先贤凭以走出困境的精神依托。

    终点似乎永远在遥远得看不到的地方,但并非每一段旅程都在终点结束。“创世纪”的构想仍然在远方熠熠生辉,而疲累的身躯却被提前召唤进了“永无乡”。

    9月下旬的某个夜晚,女友恰好不在身边照顾,吴般若结束应酬被送回住处,躺进了命运中最后一次睡眠,再也没有醒来。

    ;

章节目录

搜索引擎事件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爱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玩并收藏搜索引擎事件簿最新章节